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正式发布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157) 发布于:2025-08-29 10:02:28 更新于:2025-08-29 10:02:28 来自:新安晚报
项目申报

8月28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服务能力白皮书(2025年度)》正式发布。经过8年多的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明显,形成运行、在建、预研谋划13个装置梯次推进、30余个交叉创新平台体系布局的格局,建成在建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同时,中心先后组建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环境五大研究院,以及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已逐步成长为我省除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之外的“科创第三高地”。

大科学装置支撑产业创新

大科学装置是“国之重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大科学装置在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李良彬说,大科学装置不仅是支撑前沿基础、抢占科技制高点不可或缺的研究平台,也是产业创新的利器。

“我国同步辐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建成和在建的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北京高能光源和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将极大地加速产业创新。”李良彬说,国内企业已开始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研发产品,依托上海光源中国石化投资建设了多个专用实验线站,服务器催化剂、材料和采油等领域创新。

李良彬介绍,为架起同步辐射与产业创新之间的桥梁,合肥先进光源探索了一些创新模式。“一是企业委托中国科大利用同步辐射等技术开展研发,我们已服务企业近100家,签订了4家校企联合实验室和近300项研发合同,突破了PVA光学膜等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第二,依托同步辐射开发核心技术,赋权转化孵化企业,已经成功孵化了中科光栅、中科优材、中科焓能等6家企业,覆盖光栅、光学膜、新能源等领域,多项技术待转化。第三,依托大科学装置和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培养产业创新人才,以人才‘带土移植’模式培养企业创新能力。”

聚变关键技术攻关有重大突破

能源研究院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之一,是安徽能源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浩民介绍,能源研究院成立五年多来,已形成一支800多人的技术团队。“我们布局的聚变关键技术攻关、核心部件研制及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目前能源研究院已经攻克了高功率长脉冲回旋管、紧凑环芯部加料系统、太赫兹激光器、等离子体诊断系统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加速了国产替代步伐。同时,成功研制出全国首台7T动物孔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样机,正在研制7T人体全身超导核磁共振系统。而自主研发的紧凑型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BNCT)成功实现2.05MV加速电压下的束流稳定引出运行和中子产出,综合性能国内领先。

大健康研究院瞄准产业创新需求

大健康研究院肩负着我省生命健康领域“源头创新、促进双转”的重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王育才介绍,大健康研究院已经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成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对外开放共享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大健康研究院对外开放运营以来支撑服务企业近100家,大部分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大健康研究院周边也已聚集近百家研发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生态。”

大健康研究院还瞄准产业创新需求,与企业共建6个联合实验室,并建成一期4万平方米转移转化中心,引育企业42家。据了解,大健康研究院转移转化中心也成功入选安徽省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顶尖孵化器。

“巢湖明月”为AI提供新型算力

合肥先进计算中心是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如何突破传统算力服务的“资源供给”局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AI产业生态?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屠冉表示,合肥先进计算中心首创集通用计算、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于一体的异构算力平台,实现四类算力的统一调度与协同优化,推动多元算力互联互通,提升计算效率,为AI产业生态提供新型算力范式。

同时,构建以合肥“巢湖明月”新一代算力集群为核心,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算力池,与全国八大节点、中国超算互联网、中国算力网等全国性基础资源互联互通,优化算力资源的配置,纳管全国算力20000P,实现内蒙古、北京、芜湖、贵阳等全国各地算力资源有效供给。

转载于:新安晚报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