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组人形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吸引无数观众目光。其实,合肥也有一家这样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公司。
5月11日从包河区获悉,本月零次方将推出包括32+自由度人形机器人、轮臂机器人等可量产交付的具身智能产品,目前在手订单近5000万元。
坐落于包河区中国视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零次方,拥有一支“强强联合”的创始团队,由清华AI&Robot机器人实验室的硕博士与资深产业化运营背景的行业专家组成。
“基于多年技术沉淀,我们团队具备本体硬件与AI算法软件的全栈自研能力。产品已经迭代了十多个版本,目前主要面向教育领域,应用于教学和研究。”零次方市场总监张奇介绍。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张奇在公司牵头机器人产业产教融合及生态建设布局,长期致力于机器人产业生态与融通发展领域的产教融合模式研究。
“实事求是讲,机器人产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突破,每天都呈现‘你追我赶’的态势。”在张奇看来,面对快速发展的形势,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机器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和师资力量都有待完善,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但海量应用场景仍待开发。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站在行业风口,零次方采取定制服务落地与深化场景打造“双线并行”策略。
“比如在高校端,我们‘因校制宜’提供机器人本体、课程体系设计、师资力量配套等服务;在产业端,我们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哈工大和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协作攻关,并计划采集更多跨场景的高质量数据,合力推动技术突破。”张奇表示。
近两年,包河区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2025年,包河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开工建设;在2025中国(合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包河区6个智能机器人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16.6亿元。目前,全区已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超50家,初步构建起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
“依托包河日渐完善的产业氛围和配套,未来,我们希望在教育、工业和商业服务领域分步探索,用3-5年实现十亿元产值,用5-10年达到百亿元产值,最终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真正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张奇表示。
日前,零次方对外发布消息,目前已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本月将重磅推出一系列可量产交付的具身智能产品,包括32+自由度人形机器人、轮臂机器人、专项场景操作大模型、数据采集管理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