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从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完成了省级竣工验收,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行。
该工程旨在构建“空-天-地-井”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实现对全省地面沉降严重区、地下水超采区及重点规划建设区的全覆盖,全面提升地面沉降监测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支撑。
据了解,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型地质灾害,易引发耕地流失、重大线性工程损坏、建(构)筑物损毁、防洪设施防御能力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地下水资源开采、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建筑物高层化和密集化趋势明显,地面沉降的影响日渐扩大。因此,对地面沉降进行科学防控,建立完善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十分迫切。
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项目,是全国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自立项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积极谋划,建设地面沉降基岩标88座、分层标47组,监测面积覆盖约9万平方千米,实现全省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我省地面沉降防治能力。
为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省自然资源厅将建设任务分解至阜阳、亳州、合肥等16个地市。在招标方案制定、项目选址、施工图设计等关键环节,注重打造全省“样板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近日,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程项目完成了省级竣工验收,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行并首批接入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网,成功步入全国第一方阵,获得自然资源部高度肯定。这也标志着安徽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现全覆盖,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
地面沉降监测网络的高效运行,未来将形成一个集地面沉降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及分析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地面沉降信息服务。此外,还将为城镇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地下空间开发提供高程基准,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及引江济淮、城际轨道、水利工程、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科学选址与安全运营。
转载于:合肥在线
上一篇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