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一脑多态”架构跨场景集群作业人形机器人发布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204) 发布于:2025-08-06 09:48:47 更新于:2025-08-06 09:56:10 来自:合肥在线
项目申报

还记得央视五四晚会上,给演员关晓彤冲咖啡的机器人“巡霄”吗?它有着人类的姿态,脚下则踩着“风火轮”。

8月5日,“巡霄”的“升级版”——“合肥造”机器人“凌枢”正式“面世”,“风火轮”变为可直立行走的双腿。作为合肥优艾智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天演”机器人“家族”的最新成员,“凌枢”将带着“一脑多态”架构和稳定双足“跨”入生产场景。当前,量产而出的千台“凌枢”已做好准备,将迎战现实“战场”。

机器人

“凌枢”在合肥首发亮相

“凌枢”锚定工业场景中机器人的操作空白

在电商货仓场景下,“凌枢”一手从快递货架上精准拿取快递,一手持着扫描枪。随着“滴”声响起,货品完成扫码入库。刚刚面世的“凌枢”身高1.66米,凭借修长的双足双臂以及搭载的灵巧手,具有了近似人类的行动能力。

“整个过程‘凌枢’机器人融合了手部的力控、视觉3D感知方案,能够做到全方位一体的移动。”优艾智合联合创始人赵万秋告诉记者,在实际生产生活场景中,凌枢的操作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不仅能够完成快递分拣、配电间故障排查等操作,还能进入半导体制造车间完成晶圆搬运、设备巡检等。

“我们还尝试过带着它采茶,在简单条件下,它能够掐出茶尖。”赵万秋说。

打造的目标不仅仅是“细节控”,更是“效率机器”。

“比如我们的移动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下已经能够达到80%的无人化率,但只能进行物料转运等,更多的日常运维操作都需要人形的具身智能形态。”具有柔性化、泛化的自主作业能力,“凌枢”的诞生正是锚定了工业场景中剩下20%的机器人操作空白。

“凌枢”作业场景

25天,实现从“诞生”到“上岗”

或许你很难相信,高1.66米,体重40公斤的“凌枢”,学会“直立行走”仅用了25天。二十多天,鸡蛋孵化出小鸡的时间,合肥企业优艾智合则完成了自有机器人的一次“进化”。

从“巡霄”的轮式,变为“凌枢”的足式,改变的不仅仅是姿态,而是机器人走入现实的更多可能。

能够以双足轻巧迈过沙石路面,用双手打开配电箱,轻轻旋转旋钮,完成开关操作……髋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自由度的设置,让它不止是起舞,而是能够“走”入实际应用。

“作为全地形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他能够适应沙石地面、草地等不同路面,还能够突破台阶,完成电力巡检等场景操作。设计之初就是面向实际应用场景,而非炫技。”赵万秋表示。

让“凌枢”在25天内“站起来”的秘密是什么?是“做对了就有糖吃”的奖励机制。

“在设计上,我们仿照人的机体运动规律,在机制上,则使用了一套专属于‘凌枢’的‘奖励函数’,帮助进行强化学习训练。”赵万秋介绍,在稳定性的“体能测试”中,“凌枢”扛过了棍棒、拳击等强烈击打,但仍能稳立不倒。

一脑多态,“天演”机器人家族“进化论”

合肥企业优艾智合正在琢磨的不是一台机器人,而是一整个机器人“家族”,工作人员将其叫做“天演”家族。

“里面有7款机器人,巡霄和凌枢是其中的两款,分别为轮式和足式,其他5款还有人马式、履带式等。”赵万秋介绍。

为什么要做如此多形态?赵万秋的回答是——“为了适应全场景”。而更加具有巧思的是,这些机器人都将使用同一套“大脑+小脑”的软硬件组合方案,换句话说,“天演”家族共享一套“智慧”,这也就是优艾智合全球首创的“一脑多态”。

而这套智慧成果是优艾智合8年间在半导体、3C制造、电力巡检机器人等方面的经验积淀。

“过往我们设计打造了近百种的机器人,深入巡检运维、变电站等400多个场景。”优艾智合联合创始人、CTO边旭表示,过去8年,企业各种移动机器人、机械臂等在实践中获得的数据都是“经验合集”,成为这套“智慧大脑”方案的“养料”。

“人类的经验很难直接复制、传承,但数据可以,机器人可以!”边旭说。

不只是将过往数据中的宝贵经验融汇贯通,当前,“一脑多态”下的机器人还能够完成数据的共享和协作。例如在物流场景中,“凌枢”与优艾智合的移动机器人能够完成自主交互和协作。

凭借“一脑多态”架构,优艾智合能够通过机器人泛化智能控制中枢完成最多千台机器人的协同控制。

“‘凌枢’将与优艾智合的多形态机器人一同批量化落地于智能巡检、辅料装填等关键工业环节,加速具身智能在严苛工业场景的应用落地。”边旭表示。

当前,“凌枢”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将面向半导体和能源行业开展实践应用。“不是花瓶,而是真刀真枪地迎战。”在边旭看来,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具身智能将走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凌枢”正是在这样的浪潮奔涌中,助力“合肥智造”再跨一步。

转载于:合肥在线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