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可解“心头急”!安徽海螺集团交出长时储能新答卷

安徽省资讯 (1509) 发布于:2024-01-24 10:10:04 更新于:2024-01-24 10:10:04 来自:长时储能网
链通高新

在水泥市场需求量持续下滑、用电成本持续高涨的背景下,水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如何应对?安徽海螺集团给出了一张“发力长时储能技术”的新答卷。

1.水泥厂的焦虑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水泥市场需求持续疲软,2023年我国水泥产量约20.4亿吨,同比下降4%。

需求萎缩之下,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水泥价格快速下滑,2023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394元/吨(P.O42.5散到位价),同比大幅回落15%,价格处于近六年最低水平。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执行长张振崑日前表示,“2023年水泥行业经历了需求下滑、价格低迷的严峻态势,预计2024年水泥产量将比2023年再下滑3%-4%。长远来看,未来十年水泥行业都是困难期,十年后水泥需求量将从现在的20.4亿吨下降至14亿吨左右甚至更少。

在此供需关系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水泥厂的核心任务。水泥厂作为高耗能企业,其电费成本首当其冲。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生产一吨水泥的电耗一般为90度左右,结合水泥行业都已配备余热发电系统可替代1/3的用电量,生产一吨水泥外购电在60度左右。粗略测算,当前水泥生产成本中,一吨水泥的电力成本为39元。换言之,一家100万吨年产能的水泥厂,一年电费成本在4000万元左右。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高耗能企业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不受上浮20%限制。同时,分时电价机制开始逐步在全国各地铺开,峰谷电价差持续拉大。

在电力市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用电方式必然导致用电成本增加,水泥厂亟待新的用能方式变革。

2.储能可解“心头急”

储能成为了水泥厂的一致选择。

水泥厂可以通过配置储能系统,在用电高峰期将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低谷期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出来,利用峰谷电价差来降低电费支出。

同时,通过在厂区内安装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的协同效益,水泥厂亦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

当然,对水泥厂来说,投建新能源+储能项目,需要花掉一笔钱,但建好的项目,却能够在未来20多年的运行期内持续“生钱”。

同时还有政策上的加持,2022年以来,多地的用户侧储能补贴政策陆续出台,截至目前全国各地正在执行的用户侧储能补贴政策共30余项,补贴方式主要以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为主。

以安徽芜湖为例,安徽芜湖市人民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对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建成并网的储能项目,按放电量给予0.3元/千瓦时补贴,补贴年限为3年,单个项目年度补贴最高100万元。

在此推动下,包括海螺集团在内的多家水泥企业都开始投建储能项目。

一座投建于其广东英德水泥厂区内的43.2MW/107.3MWh的储能系统,通过搭配厂区建设的7.813MW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调节峰谷用电,储能系统预计每年将为厂区节省2130万元的电费支出,同时还可额外获得广东省政府给予的270万元/年的储能项目投资专项补贴。

3.二氧化碳储能的尝试除了投建常规的锂电池储能项目,和其他水泥企业不同的是,海螺集团对长时储能技术偏爱有加。

2023年12月30日,芜湖海螺10MW/80MWh二氧化碳储能项目一次调试成功,并网发电。

“芜湖海螺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实现‘一充两放’,年运行小时数为5600h,交换电量为7000万度以上。”海穰新能源公司驻芜湖海螺负责人平甫介绍说。

“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是保障企业生产稳定用电的积极尝试,尤其是对缓解迎峰度夏用电压力、降低用电成本有着积极意义。”芜湖海螺总经理汪哲伍说。

该项目结合水泥生产的工艺特点,利用水泥窑的废热提高储能效率,将水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压缩至高压状态,储存在高压储气罐中,然后通过放气阀将压缩的二氧化碳释放,带动涡轮机转动发电。

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深度耦合海螺水泥的CCUS捕捉产线,将水泥产线上捕捉的二氧化碳用于储能系统,实现二氧化碳的暂态封存,即降低了储能系统成本,又减少了碳封存成本,实现了二氧化碳捕捉与循环利用。

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10℃以下烟气的热量,将废弃余热转化为电能,供给生产,可使企业生产节约标煤约1565吨/年;系统性利用低品位余热破解了水泥厂低品位余热利用率不足的难题。

显然,二氧化碳储能和水泥厂具有天然的联姻基础,海螺在芜湖项目上的尝试如果成功,将有望在更多水泥厂获得推广应用。

4.发力全钒液流电池事实上,芜湖海螺新型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项目并非是海螺集团第一次涉足长时储能技术。

2022年3月,海螺集团旗下的安徽海螺洁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佑赛科技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安徽海螺融华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海螺洁能持股51%。

和上述单纯的投建二氧化碳储能示范项目不同,这是海螺集团在长期业务发展战略上的一次布局。

海螺融华的主营业务为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研发、制造、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同时开展储能电站投资建设、电解液租赁等业务。

2022年底,由海螺融华提供项目系统解决方案和电池设备的安徽枞阳海螺6MW/36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顺利并网。该项目利用枞阳海螺厂内空地建设,占地面积约2000㎡,建设规模6MW/36MWh,设计寿命25年,采用削峰填谷的运行方式,每年可实现放电量1580万度,有效缓解高峰供电压力,提升厂区电网调节灵活性,同时降低该公司用能成本。

这个项目也是海螺集团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为了降低初始投资成本,提高项目收益率,该项目还首次采用了电解液租赁模式。同时并网的还有宁波海螺新材料1MW/6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2023年12月,又一个类似的项目完成招标,开始建设。该项目将在安徽芜湖荻港镇杨湾村海螺厂区内,建设6MW/36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3MW/18MWh,二期3MW/18MWh,该项目同样采用了电解液租赁模式。

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以水泥生产为主业的海螺集团目前已经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数字经济等多个产业有所布局和发展,储能业务还只是其较小的一个业务分支。但其勇于布局新兴的二氧化碳储能、钒电池为代表的长时储能技术,可以视作是传统水泥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