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人工智能项目入围国家级榜单

国内资讯 安徽省资讯 (3293) 发布于:2022-08-18 11:17:22 更新于:2022-08-18 11:17:22 来自:合肥高新发布
链通高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名单正式揭晓,合肥高新区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凭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成功入围。该软件可以直接让机器读片,减少医生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成为可能。据了解,奥比斯科技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在智能辅助诊断方向入围的企业。

本次揭榜任务面向智能产品和支撑环境2个方向,聚焦智能辅助诊断产品、智能辅助治疗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等8类揭榜任务。目的在于征集并遴选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软件智能辅助分析 提高医生诊断效率

奥比斯科技研发的揭榜产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通过获取患者视网膜照片,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定量化分析,得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辅助诊断建议。

“原来早产儿进行眼底视网膜检查后,医生需要一张张查看图片,手动填写病历,诊断一个人大约需要5-10分钟,而现在诊断结果基本上是实时得出。”奥比斯科技总经理陆宇告诉记者,家长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后,早产儿眼底检查后的图片就会自动上传本地服务器,软件自动分析,医生查看诊断结果并确认后签字,“如果医生有不同意见,也可以直接修改诊断结果。”

据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在诊断效率和准确度上有极大的提升,而且家长还可以通过手机查看诊断结果,软件会永久保存诊断数据,提醒家长复查,并推送相关知识,“就像一个电子病历系统。”

早发现 早治疗 守护新生儿健康

陆宇表示,根据目前流行病学资料来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在20%左右,多发生于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2000g)、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其发生率可达60%-80%。全球每年有400-600万儿童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失明,占学龄前儿童失明的20%。有专家建议,所有的新生儿出生后要做眼底筛查,其中早产儿最好在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进行一次系统的视网膜筛查,如有异常尽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挽救患儿视力、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的重要保障。

记者在《关于印发安徽省眼健康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中看到,我省将加强新生儿眼病,特别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治疗,规范早产儿救治,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和致盲率。

陆宇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图像辅助诊断软件不仅可以减少医生工作量,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国眼底病医生不足1000人,专业小儿眼科医生资源更是匮乏,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在基层及偏远地区严重缺乏,使用这样的软件更有意义。”他认为,赋能基层及偏远地区医生,提高新生儿眼底筛查的覆盖率,对降低新生儿眼底病变致盲率、致死率,具有重大意义。

合肥奥比斯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创办的海归企业,目前正在开展新生儿多病种眼底筛查软件的研发。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