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发改委《关于加快淮北市低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策汇编 (2188) 发布于:2024-11-22 更新于:2024-11-22 来自:淮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项目申报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并在2022年12月将“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写进《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低空经济建设的顶层设计。特别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新增“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述,势必催生低空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抢占低空产业“新赛道”,按照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要求,市委政研室成立专题调研组,在研究有关政策、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认为是高速交通运输的“第四次革命”,有望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个“换道超车”领域。从全国看,中央在湖南、江西、安徽、四川、海南五省布局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大力发展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应用场景,推动航空工业与各类产业加快融合。截至2022年底,全国通用机场数量达399个,国内通航短途运输航线121条,无人机企业15130家,注册用户70万个,注册无人机95.8万架,通航相关工商注册企业84136家,各项数据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根据预测,到“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从区域看,大湾区、长三角在低空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出台《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制定《关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扶持政策(深圳“12条”),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推广深圳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广东多个城市布局低空经济打造“天空之城”;安徽连续2届举办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浙江完成全省“两横两纵”低空主干航路划设,构建国内首个医共体检测样本网络。此外,四川、海南、江西、河南、山东、山西部分城市也在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从省内看,安徽以前瞻性眼光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出台《支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对低空经济建设进行更具体的部署和落实。合肥市起草低空经济产业实施细则(合肥“12条”),将低空产业列入五大先导产业集群,依托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三大关联产业优势,一年内集聚零动力、亿航、时的科技等相关企业20多家。芜湖市作为全国26个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打造芜湖航空产业园,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招引低空领域研发制造龙头企业20家以上,培育在国内竞争力明显的整机产品和通用航空整机制造龙头企业10家以上,以芜湖为中心建立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的航线网络,打造“空中一小时交通圈”。从我市看,近年来,我市通用航空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天路航空、杰然通用航空2家企业发展良好,通用机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省和有关战区空军批复同意淮北W01号空域(以淮北双楼临时起降点为中心,半径5km范围内,真高300米以下),和W02号航线(亳州利辛临时起降点—淮北双楼,真高500米以下),是皖北地区3个(淮北、宿州、亳州)拥有低空试点空域和航线的城市之一,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条件。但也应看到,我市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层次较浅、关联企业较少、产业链条较短,低空飞行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和先进地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几点建议

1、聚焦“一个重点”,加快通用机场建设

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主体是通用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是我市布局发展低空经济的重中之重。根据《安徽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9-2035年)》,我市谋划了A1类烈山通用机场项目,但通用机场建设审批“部门多、环节多、时间长”,从布局规划、到场址选择、到竣工验收获得使用许可证,建设审批环节涉及近50个步骤,一般从立项到运营耗时3年以上。目前,我市通用机场选址、建设主体、建设类型均已初步确定,选址已获中国民航局批复,省政府已函商空军支持淮北通用机场建设,东部战区空军正在履行内部核准程序。建议继续加大协调力度,在积极争取省政府、国家部委、军队支持同时,由市交通局会同市交投集团、烈山区加快编制通用机场建设报告、项目建议书,市发改委加快推进项目立项、可研、扩初设计等各阶段审批核准工作,加快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2、抓牢“两个关键”,建立政策规划体系

目前,省内除合肥、芜湖外,其他城市均尚未制定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建议市级层面加强前瞻谋划,一体构建规划、政策体系,推动低空关联业态发展。一是抓紧制定发展规划。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低空产业发展、低空设施建设2个专班,组织发改、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起草《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分阶段对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具体举措等作出规划设计,推进产业培育壮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一体布局,高位统筹低空经济发展。二是适时出台支持政策。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吸收借鉴外地市做法,围绕低空飞行服务、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载体、示范应用场景等方面出台支持措施,对低空经济关联企业实施必要的财政、土地、准入等政策优惠,全面拓宽信贷、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融资渠道,在皖北地区形成比较优势。

3、发力“三个环节”,延伸低空产业链条

低空经济横贯一二三产业,涵盖上中下游发展链条,具有“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特点。建议从研发端、生产端、消费端入手,以产品拓展和质量提升为着力点,持续推动低空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研发端:加大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转化。抓住皖北(淮北)高等研究院建设有利契机,建立低空产业研究院创新平台,鼓励天路航空、陶铝新材料等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在无人机、航空整机、航空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拓展产教融合新模式,定向培养通航产业制造、维修、驾驶等人才,以创新赋能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生产端:壮大产业规模,形成集群效应。建立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积极参加通用航空产品推介会、供求对接会等各类活动,对将研发、生产、制造项目落户淮北的企业给予奖补,支持本地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引导关联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集聚,促进低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消费端:培育市场主体,拓宽场景应用。依托通航机场建设,重点发展低空物流业,联合京东、顺丰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探索无人机“闪送”试点,打造苏鲁豫皖低空物流重要基地。将通用航空公共服务和装备产品纳入政府购买目录,发展“低空+农林”“低空+政务”“低空+医疗”等业态。依托淮北地区山湖交映、平原风光优势,培育“低空+体育”“低空+旅游”等应用场景,实现关联业态融合发展。

4、强化“四个支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有机协作、各环节衔接配套。建议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注重“军、地、企”各方协同,形成相互支撑、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推动低空空域高效集约使用。抢抓安徽省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组织各县区、经济部门、公安、文旅、涉农部门等深入分析本地及皖北地区飞航需求,扎实开展飞行空域、飞行航线项目申报,在分类划定低空空域、优化飞行审批程序、构建低空航线网络、建立联合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军地协同,争取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划设整范围无人机试点,联合周边地市共同开发低空空域管控、无人机飞行信息等系统,推动空域从“水坑、水潭”向“河流、大海”转变。二是建设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坚持市场驱动、项目拉动,以淮北市通用机场为依托,综合运用5G、北斗导航等技术,支持天路航空建设无人机试飞基地,建设无人机城市低空物流运营中心和调度监管平台,前瞻布局无人机4S店,在城市规划中合理预留无人机配送物流站、无人机维修基地等基础设施,支撑无人机产业智联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完善低空经济协同管理模式。建立低空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低空经济领域权责清单,理清职能部门、企业、市场主体低空管理和使用权限,建立市场监管和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探索成立低空经济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运营规范,引导督促依法生产经营。四是探索低空管理地方立法保障。遵循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有关规定,适时出台《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细化无人驾驶航空器分类标准,强化对无人机所有者登记管理,完善飞行任务、飞行规则、飞行计划等飞行管理,建立违规处罚和应急反应机制,为空域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