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解读

政策解读 (5658) 发布于:2022-11-24 更新于:2022-11-24 来自: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链通高新

2022年11月14日,《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印发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未来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形成从原材料、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把合肥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战略部署,依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合肥市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过十多年发展和沉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先发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先后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产业能级有待增强、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产业生态有待优化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编制本《规划》,旨在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梳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指引。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0年11月,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规划》编制小组,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文件、规划、政策、行业报告、专业论文等材料,调研走访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召集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召开多轮座谈会,形成规划初稿。2021年8月,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并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同时,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区意见,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规划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2022年7月,《规划》报市政府审核通过。11月14日,市经信局印发《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显著扩大,重点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创新创业主体更加活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集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努力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300万辆,培育百亿级企业10家,实现产值和产量跃居全国第一方阵。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动力电池年产能超过300GWh,驱动电机系统年产能超过300万套。

五、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发展形势与发展基础。在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立足合肥市新能源汽车规模、集群、创新、技术布局及配套服务发展现状,总结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与短板。

第二部分是总体思路。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为引领,推进形成“三基地六园区”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锚定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目标,打好补链延链强链组合拳,做强做精产业链,聚焦整车、智能网联系统、关键零部件、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精准发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发展纯电动商用车,培育发展新能源客车、卡车和专用车,加快现有基地建设、加速传统车企升级转型、加大优质龙头企业引进。瞄准产业链、创新链短板,联合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资本等协同攻关新能源多元化技术路线关键技术。重点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车架、底盘、内外饰、轮毂、减速器、车载空调等配套领域,加快车规级芯片、氢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

第四部分是重点工程。围绕重点任务,精准实施企业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双招双引”推进、市场应用推广、对外开放合作、基础设施提升六大工程。

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健全领导统筹机制、强化政策精准落地、加强工作责任落实、营造浓厚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强化责任落实,健全企业出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政策,营造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六、创新举措

一是精准研判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形势,细致分析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家底”,确保规划思路符合产业发展特点,重点任务部署契合产业升级需要。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即“三基地”:“下塘”、“新桥”、“新港”三大百万辆、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六园区”:高新区、包河区、新站区、庐江县、肥东县和巢湖市等六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发展园区。三是重点任务明确合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系统研发及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及关键技术攻关,同时配套部署实施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工程。

七、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领导统筹机制。强化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二是强化政策精准落地。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整车平台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广应用、企业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整合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落实完善市级政策。

三是加强工作责任落实。强化对产业发展形势的调度监测,及时掌握技术创新进展、重大项目实施、政策落实等情况。

四是营造浓厚发展环境。提高品牌培育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智库、联盟作用,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和应用,以大赛、论坛、展览、交易会、产品推介会等大型活动为抓手,加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宣传推介。

八、下一步工作

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持续推进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咨询处室: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装备工业处;咨询电话:0551-63538578)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