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颗商用光学遥感卫星“瑶海科创号”即将升空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143) 发布于:2025-11-19 11:25:14 更新于:2025-11-19 11:25:14 来自:合肥晚报
项目申报

11月17日,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内,一辆装载着“瑶海科创号”的卫星运输车完成出征准备,正式奔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是安徽省首颗商用光学遥感卫星,由瑶海辖区企业信和航遥信息技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安徽首颗商用光学遥感卫星“瑶海科创号”即将升空

从合肥出发,造一颗“自己的”遥感卫星

在信和航遥公司内部,项目启动的日子常被团队成员提起。“当时我们只是想,安徽能不能拥有一颗自己的遥感卫星?”总经理项阳回忆,“都觉得值得试一试。”

信和航遥长期深耕低空遥感、数据采集和行业应用,但将视角从地面推向太空,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卫星具备优于0.5米的高分辨率和在轨智能处理能力,发射后,将为自然资源监管、生态保护、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提供更高质量的遥感数据。这颗由瑶海企业研制的卫星,也为合肥在空天信息方向的布局增添新的应用场景。

面对大跨度的工程体系、技术标准和流程,他们选择与国内卫星头部企业长光卫星合作,将双方技术优势结合。

“卫星是一道道细节叠加出来的。”团队成员坦言。很多技术要从头推演,很多参数要反复验证。相较宏大叙事,他们更愿意谈那些具体的变化,某一项算法终于跑通,某个子系统成功点亮,某段数据第一次符合指标。

项阳说得更直接:“我们不是为了‘造一颗星’,而是为了让它能真正进入应用链条里。”

它的本领:清楚、稳定,还能自己“动脑子”

在团队成员口中,“瑶海科创号”最大的特点不是某一项指标,而是“整体更聪明、更稳”。

卫星在研制上采用了星载深度融合理念,搭载新一代多核并行中心计算单元和星上智能处理架构,能够在轨完成部分数据处理。意味着它不必把所有原始数据都传回地面,而是可以在太空先完成一次“筛选”和“优化”。

团队成员举例:“就像在天上有一台能自己判断的电脑,会帮地面省去很多时间。”

为了让影像保持足够的几何精度,卫星还引入精密定轨、高频姿态解算和超稳姿态控制等技术,让其在太空高速飞行时保持“尽量不抖”。团队成员说:“越稳,影像越清楚,后续使用价值就越高。”

最终,“瑶海科创号”实现全色分辨率优于0.5米的成像能力,并能在热点区域成像、立体成像、空间目标识别等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团队对卫星最有信心的一点,是它具备在轨更新算法的能力。随着行业需求变化,卫星还可以“远程升级”。团队成员说:“这颗星不会‘一发了之’,会持续变得更好。”

当卫星为城市“工作”,让数据真正落到地面

对于卫星未来的使用方向,项阳的想法非常明确:“要真正飞进城市。”

团队成员介绍,卫星的图像将首先用于自然资源变化识别、区域生态监测、河湖水系动态、城市空间结构更新等场景。“很多原来靠人工巡查的工作,可以借助更清晰、更高频的图像来发现问题。”技术人员说。

在一些场景中,卫星的价值会体现得更直观。例如,暴雨后需要快速了解城区受损情况;冬季工地扬尘管控,要求提高监测密度;节假日交通压力大,需要快速判断停车、道路和人流状况。“一张图就能帮忙做很多决策。”项目团队说。

随着“瑶海科创号”逐步投入应用,瑶海区也将同步建设地面接收与数据处理体系,形成“空-天-地”协同的数字底座。“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起点。”有人这样评价。

最期待的瞬间,是看到卫星传回第一张属于瑶海的影像。

转载于:合肥晚报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