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成功举办

活动动态 (1402) 发布于:2023-11-29 08:38:22 更新于:2023-11-29 08:38:22
链通高新

11月23-26日,第十一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SMP 2023)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主办,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联合承办。

第十一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以“Social Media Meets Big Model”为主题,汇聚全国各地100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领域前沿,共襄学术盛举。

11月25日,大会正式开幕。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创院院长Tat-Seng Chua,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吴信东等出席会议并做特邀报告。市科技局局长范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外国专家局局长梁大群等参与会议。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副院长何向南担任开幕式主持。

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明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合肥始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在科技强国战略布局中担纲承梁,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科技研发投入居于全国前列,在全球科研实力排名不断攀升,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团队,孕育无数科学技术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开花结果。她表示,本次会议在合肥召开,为合肥构建起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交流载体,将对合肥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

安徽大学副校长钱家盛在致辞中回顾了安徽大学的办学历程与建设成就。钱家盛表示,计算机科学是安徽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也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重要支撑。学校建有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高端平台,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带动下,围绕媒体大数据获取、感知、分析等领域,汇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队伍,产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已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和人才高地。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乐代表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并对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进行简要介绍。他谈到,大模型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渠道发生巨大变化,从社会媒体处理角度出发,学科方向应该如何布局,如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是国内社会媒体处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平台,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学会也将一如既往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唐杰在致辞中向大家展现了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多学科、大交叉”的特性,解构了本次大会办会历程与特色,并通过深入分析大模型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点明本次大会主题和主要研讨内容。

第十一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主席黄萱菁在致辞中表示,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专注于以社会媒体处理为主题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开发,为传播社会媒体处理最新的学术研究与技术成果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作为社会媒体领域的深耕者和推动者,我们应结合时代、紧追浪潮,主动思考跨学科的融合发展,寻求创新突破口,为社会媒体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十一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赵姝围绕大会会议特色、会议日程、宣传情况等内容做会议筹备汇报。本次大会整体采用全线下模式,日程丰富,专家云集,是自大会创办以来,除北京外首次参会人数达千人规模的会议。

开幕式上,由SMP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分别联合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数据空间研究院发起的SMP-智谱AI大模型交叉学科基金和SMP-IDATA晨星青年基金首次发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唐杰分别为项目首批获奖团队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做《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特邀报告。张钹院士是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者之一,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等理论研究以及模式识别、知识工程和机器人等应用技术研究。报告中,张钹院士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从生成式模型具有的强大的生成能力、迁移能力和交互能力,阐述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为社会发展提供的机遇,并结合生成式模型存在的问题,分析当下所面临的挑战。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吴信东做《华谱系统:为华夏写史,助百姓寻根》特邀报告。华谱系统面向所有华人姓氏,接纳任何年代和地点的华夏人物,支持人人参与的信息录入,是一个提供多方位信息融合和检索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电子化修谱、家谱打印、人物查询等功能。本次报告中介绍了华谱系统的三级知识层次和知识图谱构建,并分析它们在社会媒体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微软总部副总裁Weizhu Chen做《LoRA:Low-Rank Adaptation for Large Language Models》特邀报告。大模型迅猛发展时代下,LoRA因其显著效率,已成为微调大语言模型的首选方法。报告中,讲者围绕LoRA展开了深入探讨,揭示其创建动机、创新方法与应用优势,展示了LoRA在不同领域的广泛适用性,并对LoRA的下一步构想提出展望。

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创院院长Tat-Seng Chua做《Towards a Safe and Trustable Framework for Generative AI Agents》特邀报告。大语言模型的出现,在内容理解、内容生成方面展现了显著能力,为人们获取信息及应用的方式带来新变革,在生活场景中具有广泛适用性。本次报告中,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应用,并对信任问题、安全性和可访问性等展开研讨。

清华大学教授黄民烈做《类人智能对话系统(Humanlike AI Systems)》特邀报告。黄教授指出,当前以chatGPT、GPT-4为代表的语言模型重点在于解决生产力场景的问题,强调AI的机器属性。但人和AI建立社会连接、信任,让AI满足人类的情感、陪伴、心理疏导等需求也非常重要,因此兼具情商和智商的拟人AI才是未来AGI智能体的理想形态,也是构建未来人机共融社会的基础。本次报告中,黄教授分享其在拟人AI方向的研究工作,包括现有大语言模型的情商测试,具有自然性、共情能力、有趣性、安全性的拟人大模型CharacterGLM,以及认知理论结合的深度对话框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喻国明做《理解生成式AI:融通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算法媒介》特邀报告。ChatGPT问世掀起生成式AI研究热潮,本次报告从复杂性范式出发,依循“是什么-会怎样-应如何”的逻辑分析生成式AI的理解路径。喻教授指出,生成式AI是实现传播理性与非理性要素交织的新媒介技术,将内容网络升维成更具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从社会影响来看,生成式AI作为智能主体和智能工具,可通过“替代”与“增强”人类脑力的方式,促进人类非理性逻辑与机器理性逻辑交织并深入社会表达中,使普罗大众得以跨越传播“能力沟”并实现平均水平的智力增强,进一步打破精英宰制的社会并迈入“常人政治”的未来新社会。

微软总部研究员Chi Wang做《AutoGen:Enabling Next-Gen AI Applications via Multi-Agent Conversation》特邀报告。AutoGen是由微软发布的全新工具,旨在帮助开发者创建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复杂应用程序。报告以AutoGen为主体,探讨了其核心功能和关键概念,演示了AutoGen在广泛任务和行业应用中的工作流程,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应用赋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陈恩红做《面向富语义社交媒体的多模态认知智能》特邀报告,指出多模态认知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旨在通过多模态语义知识的获取、表示与推理,有效支撑面向社交媒体场景的富语义下游应用,但存在可靠性弱、推理能力差等问题,且面临幻觉等因素的干扰,难以独挑大梁。报告中系统性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在多模态认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围绕多模态实体认知、多模态语义关联等方面的技术路径探索,展示了将多模态知识与大模型相结合的应用尝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张勇东做《全媒体环境下智能传播技术体系》特邀报告,简述了智能传播的当前背景,阐述了智能传播难点挑战,并对智能传播当前技术局限和下一步的解决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张教授指出,随着第五次传播革命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全媒体环境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给我国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急需发展以主流价值观为指导、社会传播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智能传播技术体系。

本次大会共呈现9个特邀报告,3场讲习班,并于25-26日下午举办15场学术、产业论坛,同时设置海报交流环节,为社会媒体领域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会议期间,同步开展了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会议。

大模型前沿报告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东昱晓担任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邱锡鹏、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知远、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伟男做主题分享,介绍了大模型技术并探讨大模型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传播学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伦担任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吉昌、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梁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朱孟潇做主题分享,对计算传播学进行多面向探讨。

计算历史论坛·女性力量由清华大学讲师严程担任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赵妍妍、北京师范大学讲师胡韧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战蓓蓓、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翠萍做主题分享,分别从AI安全、数字出版、学科联动和古汉语大模型等方面讲解自己的科研新发现,同时分享她们所在团队的协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以及女性学者在其中的角色与位置。

博士生论坛由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段俊文、复旦大学副研究员许嘉蓉担任主席,邀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沈华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静远、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吴乐、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三年级研究生刘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鲍克勤、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陈俊儒、复旦大学2022级博士生李泽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生杜政晓、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博士生冯夏冲等结合研究领域做主题分享。

社交机器人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闵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敏担任主席,邀请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算法专家余海洋、国防科技大学副教授宋伊萍、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高级工程师赵芸伟等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四位讲者,介绍社交机器人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进展。

智能金融论坛由武汉大学教授李斌担任主席,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习教授叶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姜富伟、蚂蚁集团大安全机器智能部副总经理祝慧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静远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敖翔,与所有参会者共同分享在线关注与股价波动的关联机制、金融文本情绪分析与大模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用户行为模拟智能体、基于强化学习的可解释投资策略和协同Alpha因子挖掘等方面的研究。

大模型时代下的智慧司法研究论坛由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杨亮担任嘉宾,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杨敏、复旦大学魏忠钰、阿里巴巴通义实验室常龙共同探讨大模型时代智慧司法研究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

大模型产业论坛由清华大学教授唐杰担任主席,邀请到蜀山区政府做推介,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快手NLP算法专家张鸿志,360集团COO叶健,智谱AI CEO张鹏,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聆心智能联合创始人、CTO、智谱AI副总裁郑叔亮,深言科技CEO岂凡超做主题分享。

情感计算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蔡毅、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徐睿峰担任主席,邀请了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夏睿、中山大学副教授饶洋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赵思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梁斌等国内一线学者和领域专家,分享关于情感分析的研究成果和深入见解,一同深入讨论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革新以及潜在的应用场景。

数据挖掘论坛由浙江大学副教授杨洋担任主席,邀请了天津大学教授胡清华、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石川、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静、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李佳、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副研究员裘捷中等五位领域大咖,围绕大模型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数据挖掘主题共探领域前沿研究。

智能教育论坛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蒋兴鹏担任论坛主席,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江爱文为共同主席,特别邀请了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汪文义、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员魏笔凡、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光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东波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分享,从个性化自适应学习、大语言模型求解问题等角度切入,呈现智能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特色应用成果。

大模型驱动的自主智能体论坛由复旦大学副教授魏忠钰担任主席,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桂韬带来LLM驱动的自主智能体综述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丁效、清华大学助理教授东昱晓、中国人民大学准聘副教授陈旭和清华大学博士后钱忱分别介绍了课题组在智能体方面的研究,包括多智能体论辩技术、智能体开源构建平台、用户行为模拟的智能体以及交互协作智能体等。

社交多媒体论坛由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陈思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张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韩亮担任主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圣君、复旦大学副教授陈静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文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翔做主题分享,介绍了社交多媒体研究的前沿进展。

企业论坛由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斌阳、幂律智能CEO涂存超担任主席,由幂律智能CEO涂存超、讯飞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伍大勇、云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文斌、并行科技方案总监张小琼、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夏天分享当前行业大模型的探索与实践。

录用论文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张静、中山大学教授李岱峰担任主席,本次论坛从投稿的106篇论文中评审出30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进行在线分享,内容涵盖社区检测、司法实践检测、风格迁移、仇恨言论检测、抑郁检测等社交媒体热点话题研究。

11月26日下午,SMP 2023举行闭幕式。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秘书长丁效对大会进行总结,宣布了来自安徽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最佳论文及来自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最佳论文候选奖,并向大会承办方、组织方、会务组、志愿者、赞助商及全体工作人员致谢。大会揭晓SMP 2024将由河南师范大学举办。

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自2012年创办起,每年举办一次,在北京、深圳、广州、哈尔滨等地均取得成功举办。大会秉承学科交叉、兼容并蓄的发展理念,现已成为社会媒体处理的重要学术活动,吸引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为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研产赋能等方向都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和展示机会。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会议、会展、学术、沙龙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