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问答 (101) 发布于:2025-10-01 更新于:2025-09-28
项目申报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经济学中衡量生产效率的核心指标,反映在既定投入(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下,通过技术进步、管理优化、制度创新等非要素投入因素带来的额外产出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单位(主要为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要素生产率(如技术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有利于经济增长(该值可能是负数,零或正)的变量,包括了经济政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工作态度、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所造成的积极的外部效应、技术学习等。

用厨师的比喻来理解全要素生产率:

想象一下,有两个厨师在同一个厨房做菜。

厨师A:有10种食材(生产要素),但厨艺高超、懂得创新、管理井井有条,能做出一桌30道菜的盛宴。

厨师B:同样有10种食材,但厨艺普通、流程混乱,只能做出15道普通的菜。

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就是厨师A比厨师B“多”出来的那部分产出。这部分产出无法用食材(生产要素)的多少来解释,而是源于厨师更高的“综合能力”。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食材”换成传统生产要素,主要是:

资本:如机器、厂房、设备。

劳动:即劳动力数量。

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就是,在资本和劳动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系(国家、行业或企业)总产出的增长中,无法被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所解释的那部分“剩余”。它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一切非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效率提升。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