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制造产业之变:从"一块屏"到"一盘棋"

安徽省资讯 (5118) 发布于:2022-01-28 09:53:43 更新于:2022-01-28 09:53:43 来自:安徽经济网
链通高新

上世纪50年代,马钢、铜陵有色兴建,筑起安徽工业的“铜墙铁壁”;60年代,“两淮”煤矿开发,成就安徽“华东动力之乡”的美名;70年代,安庆石化、海螺水泥投产,结束安徽没有石油化工的历史;80年代,美菱、荣事达等消费品牌誉满全国,安徽跻身轻工大省;90年代,奇瑞汽车和江淮汽车兴起,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近年来,安徽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另一手抓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以京东方、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铜墙铁壁+芯屏器合+大智移云”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一块屏”链式点亮“芯屏器合”

安徽省的新型显示产业发轫于我国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缺屏之痛”。2008年以来,合肥市先后支持京东方投建3条高世代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助力京东方成为显示器件出货量全球领先的企业,也助力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和电视五大传统领域,我们的市场占率都是全球第一。每四块液晶屏里面就有一块是京东方提供。”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区域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宾透露,在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将向全球合作伙伴推出京东方最新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从“一块屏”无中生有开始,安徽新兴产业发展走出了让世人为之刮目相看的姿态,刷新了安徽“铜墙铁壁”“轻工大省”的产业印象。

发展至今,安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以显示面板为核心,以玻璃基板、偏光片、光学膜、驱动IC、靶材、液晶、光刻胶、湿化学品、特种气体、特种装备等为配套,液晶显示、OLED柔性显示、硅基微显示到激光显示等门类齐全,带动电视、计算机、可穿戴产品等下游智能终端全面发展的全产业链布局。全省新型显示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液晶显示器件主营收入超过全国五分之一。

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华丽轨迹,是安徽打造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聚焦“芯屏器合”锻长板,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十三五”期间,安徽推动长鑫存储、晶合晶圆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新型显示实现“从沙子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发展到30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20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5年年均增长22%,微型计算机产量全国第五,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一张网”强力释放“数字红利”

环新集团的5G智慧工厂,实现了生产线无人干预,数控机床自动工作,并通过移动5G实时上传工作状态,交由工业云平台统一分析管理,实现智能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生产能耗降低20%以上;长虹美菱通过5G+AI+边缘计算,实现了制造过程的视觉检测、自动化质检、协同制造等,打造了以5G+边缘计算专用内网为支撑的全链接智能工厂……

去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全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出炉,涵盖了钢铁、水泥、汽车、装备、家电、电力等省内重点行业,均是多个5G场景的综合集成创新,成为安徽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的翘楚。

随着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持续融合渗透,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潜力巨大。安徽正抢滩布局以“大智移云”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助力安徽制造业在平台创新升级、行业深度赋能、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0亿元,市场化基金200亿元,从八大方面提供支持;重点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综合型、行业特色型、区域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别给予3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奖补;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诊断服务,支持一批5G和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新模式示范应用和优秀解决方案……

前不久,我省出台了《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和《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安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政策动能。

安徽,正紧跟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发力。省经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1202亿元,同比增长约11%,增速排名居全国第9位,连续3年增速保持10%以上。

近五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居于各行业前列;营业收入总量规模跃居全国同行业第10位。

“一工程”赋能新型“铜墙铁壁”

走进宝武马钢智园运营管控中心,96块屏幕组成的巨型显示屏映入眼帘,从显示屏上跳跃着的实时动态和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从原料运输到铁水生成的所有工序产线。近年来,宝武马钢大力推进智慧制造,随着以炼铁智控中心和运营管控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智慧制造项目全面建成投用,越来越多的“线上”“远程”“无人”操作显著提升了产线生产能力。今年1月—8月,宝武马钢的盈利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一倍。

通过技术改造这一工程,安徽正打造新型“铜墙铁壁”。

近年来,安徽省始终将技术改造作为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以技术改造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安徽通过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以上,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

为明确发展路径,我省先后出台《安徽省“十三五”技术改造规划》《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大规模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进方案》《高质量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方案》《工业项目“零增地”技改审批方式改革方案》等文件,开展了工业强基路径研究,聚焦“7+5”(七大高端制造业+五大传统产业)产业体系,实施“1+5”(工业强基、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工程,形成多方位、网格化、立体化、系统化推进格局,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2017—2020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18%、34.6%、14.4%、-0.9%,高于工业投资增速5.3、9.8、5.7、3.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8%,2021年上半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9.4%,分别高于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5.7和8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工业投资的1/2。2017-2020年,全省分别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381项、1162项、1080项、1152项。

树产业地标 塑安徽形象

谈论一个地区发展特色的时候,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产业形象。

一提到钟表人们就会想到瑞士,一提到数码相机就会想到日本,一提到飞机制造就会想到美国西雅图,一提到数字经济就会想到杭州……可以说,这些产业和产品能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制造的金字招牌,原因就在于它们善于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培育成标识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地标。

曾经,提到安徽的产业形象,农业大省、铜墙铁壁、两淮煤矿、轻工大省总是绕不开的关键词。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比较突出,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源于产业基础能力薄弱。

但随着安徽近年来高举“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数字经济”三面大旗,抓住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的“牛鼻子”,构筑起“基础稳固、优势凸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安徽产业形象在悄然改变。

打造产业地标,塑造产业形象,安徽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对于产业地标的定位选择,安徽有着深谋远虑的战略规划,既着眼基础,又放眼未来。一旦选准,就精准发力,加大投入,久久为功,勇攀高峰。

在语音产业,中国声谷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地标;在汽车产业,蔚来、江淮、奇瑞等整车企业势头正劲;在新型显示产业,京东方液晶屏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在家电产业,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四种家电产量约占全国1/4……安徽叫得响的产业品牌层出不穷,塑造了安徽制造的新形象,也刷新着安徽的形象。

当前,新兴产业发展积蓄的新动能,正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有肥沃的成长土壤,有健全的政策体系,有企业对创新的孜孜追求,以“芯屏器合、大智移云、集终生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将不断攀上新高度。安徽正塑造出崭新的产业形象,交出更加靓丽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