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建立公共服务全过程成本绩效管理机制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210) 发布于:2025-08-28 10:07:07 更新于:2025-08-28 10:07:07 来自:合肥在线
项目申报

作为财政部选择的全国仅有的2个综合试点省份之一,安徽省正在统筹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全部试点任务。而合肥市除在省级层面全面实施试点工作外,被遴选作为综合试点市,承担全部11项试点任务。

财政管理试点到底怎么“试”?

8月27日从合肥市财政局了解到,合肥市聚焦教育、就业、医疗、托幼、养老、市政运行、城市环境、食品安全、公租房管理等12个公共服务重点领域,选取有代表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重点项目,率先建立了公共服务领域全过程成本绩效管理机制,旨在推动公共服务从“花钱办事”向“精准增效”转型,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和民生急需上。

“小切口”开展公共服务政策质效分析

在合肥市市属公立医院,一场通过“小切口”分析推动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改革正在进行。

针对评价关注点,财政部门会同预算主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聚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服务,找准小切口开展投入经济性分析,如在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项目中,探索选择同一种病(如流感)在不同市属医院的诊疗情况作为分析切入点,对同一种病在不同医院的诊疗时长、看病费用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优化财政投入结构和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提供有效支撑,助力实现“花少钱,治好病”的民生承诺。

分析发现,个别病种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数据分布较为均衡,反映出这类疾病诊疗流程标准化程度高、治疗手段相对单一。

而部分疾病,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波动较大,体现出患者群体个体差异和医院多学科协作能力。

同时,对数据综合分析发现,专科医院在专科领域诊疗费用控制以及住院日天数控制方面均表现较好,体现了专科医院在资源整合与精细化服务的优势。

合肥市财政局绩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市市属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通过“小切口”开展公共服务政策质效分析,为主管部门下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资金补助办法,控制业务成本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全过程管控实现公共服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在省财政科学管理试点积极推动下,省市财政部门协同探索对合肥市本级及所辖城区、开发区生活垃圾前端收运、中端转运及末端处理公共服务“一类事”开展成本绩效分析。

具体包括生活垃圾收运7个项目、转运1个项目、处理3个项目,覆盖各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垃圾中转站12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厂3座,涉及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约3.4亿元,探索形成全流程一整套财政支出标准。

“共形成通用垃圾收运、转运、处理各业务环节21项财政支出标准,总体核减同口径预算约10%,预计每年可节约市级财政资金约19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约900万元”,合肥市财政局绩效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成本绩效分析中,还为部门和地区提出降本增效建议,如部分区在垃圾收运作业环节未配置装卸辅助工,建议增配人员、核增支出标准以保障服务质量;部分垃圾量在可运至附近处理厂的条件下运至远端处理厂、个别转运站运营经济性不足等,提出运输路线及垃圾量调配全盘优化方案和低效转运站关停建议等。

下一步,合肥市公共服务主管部门将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与成本管控,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和询价,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服务成本不高于同类市场或行业定价,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成本动态调整机制及付费与服务质效挂钩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转载于:合肥在线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