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获悉,《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已于近日发布。根据《行动方案》,安徽将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新增、改造本专科专业点1800个以上,到2027年,我省“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和生态基本形成。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适配产业“新航向”
根据《行动方案》,安徽将实施“四融合两提升”六大行动,即“产学研”“产研用”“产研金”“产研服”融合行动,及企业主体提升行动、政策赋能提升行动。
在“产学研”融合行动中,安徽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新增、改造本专科专业点1800个以上,建设培育特色高校40所,特色学科专业、特色建设项目400个,培养服务新兴产业的人才超过200万人。
建立学科专业超前适配产业发展机制,前瞻布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超常布局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实施普通本科高校新工科提升五年行动,组建安徽新工科建设研究中心、安徽高校新工科建设联盟,提升新工科专业占比。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组建“多跨协同”新工科教育平台,打造一批“智能+”交叉专业群。建设省级人才需求数据库。
产业发展哪里,专业布局就跟进到哪里。安徽将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建强特色高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带动高校学科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同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四新”“三微”改革建设,培养产业所需“非标”人才;深化“双元制”“双师型”“双证”改革,深入实施“九个共同”育人模式改革,争创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实战化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推动产生一批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搭建平台,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运行“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线上App,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融合创新服务,并融入皖事通、皖企通“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体系,集中受理创新主体各类融合创新服务诉求,运用AI大模型精准生成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以产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开展融合创新园区建设试点,推动各市国家或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打造融合创新园区,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金融赋能科产创新、应用场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等方面,开展首创性、差异化试点。
《行动方案》提出,完善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机制,以“人工智能+”行动为牵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搭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推进量子计算与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等融合发展。开展新能源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组建运行省数据交易所。
建设10家顶尖孵化器,助力科产同频共振
安徽将构建与科产同频共振的服务平台体系,围绕产业新赛道、新领域,支持企校院合作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专业型顶尖孵化器,推动区域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通过专业化服务,转化一批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硬科技成果。
到2029年,在全省建设10家顶尖孵化器,突出“种子”发现、企业育成、平台服务、投资促进、资源融通五大功能,进一步贯通科技创新、转化孵化、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全链条,支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开展顶尖孵化器建设需求征集工作,并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5个领域形成了首批建设榜单。
近年来,安徽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教育人才匹配科产发展更加精准,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点占比达到72%;需求导向的科技攻关机制更加优化,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企业出题、牵头实施的数量占比均超过80%;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更加顺畅,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8679亿元、四年翻了近三番;与科产同频共振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省集聚技术经理人超3600人、重点数商近400家。安徽“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有关做法入选2024年国务院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