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加快打造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安徽省资讯 (1083) 发布于:2023-12-04 16:06:45 更新于:2023-12-26 11:08:47 来自:安徽省人民政府
链通高新

发布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姚凯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抢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机遇,按照“1+7+10”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双核六基地”产业格局,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强化“双招双引”,加快产业培育,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产业规模“上台阶”。装备制造业历来是我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借力“双招双引”,我省装备制造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近5年年均增速15%以上,2022年,装备制造业营收达9500亿元,居全国第7位,增速位居长三角、中部地区第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约4300亿元,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提高至45%。光伏装备位居全国前五,电工电气、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机装备等行业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1-9月,装备制造业营收达8407亿元,同比增长21.6%,规上企业6124户,较上年同期净增长711户,预计我省装备制造业今年将成为十大新兴产业中首个破万亿元的产业。

二、产业结构“优化快”。近年来,我省坚持“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高端装备产业“双核多基地”的产业布局。分市看,合肥市和芜湖市是全省装备制造业核心区域,正在打造高端装备综合性创新研发制造基地,马鞍山市、滁州市、蚌埠市、六安市、宣城市、安庆市等6市是全省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区域,正在打造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基地。分产业看,确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7个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现代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医疗装备和智能成套装备等。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了“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整机-系统集成-示范应用”特色链条,六轴机器人出货量居国产品牌首位,“芜马合机器人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高端数控机床领域集聚上下游企业200余家,高端数控压力机全国领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居全国前列。现代工程机械领域涵盖挖掘机、工业车辆、起重机等7大门类,合力叉车连续32年位居国内工业车辆产销量第一。航空航天领域从无到有,涌现出钻石航发、航瑞发动机、卓尔航空螺旋桨等一批“单打冠军”。

三、产业集聚“态势显”。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促进集群集聚”方向,引导项目、资源、政策向集聚区聚集,全省形成了7类19个特色装备集聚区。合肥市以合力叉车、日立建机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以美亚光电、泰禾光电为龙头的色选机产业形成规模化集聚。芜湖市以埃夫特、藦卡机器人为龙头的机器人产业,以中联农机、斯高德为龙头的现代农机产业形成规模化集聚,其中机器人产业位居《中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城市排行榜》第八位。马鞍山市以长江机床、东海机床为龙头的剪折弯机床产业形成规模化集聚。县域方面,坚持打造“小而美”“小而优”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合肥市肥西县智能装备、芜湖市弋江区现代农机、宿州市灵璧县轴承等12个装备制造特色园区不断发展壮大。

四、产业创新“动能强”。坚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为支持产业创新,近年来,省里陆续出台“三首一保”、数字化转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专项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省累计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908个,其中应流集团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合肥欣奕华的钙钛矿真空镀膜机、中电科38所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硕金医疗1.0T大孔径磁共振装置、中联农机大型甘蔗收获机等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产业招商“成效好”。近年来,我们把“双招双引”作为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的重要抓手,建立“十大新兴产业”工作专班,分别由省领导挂帅,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取得良好成效。去年以来,招引项目数及投资额成倍增长,百亿以上项目达21个,50亿元以上项目46个。为精准服务产业招商,省政府组建了规模不少于2000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每个产业设立一支主题母基金,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主题母基金规模达135亿元。今年,省委、省政府举办了“投资安徽行”“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世界制造业大会、海客圆桌会、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依托这些高能级平台,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目前,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中。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集成创新与基础支撑并重,大力开展“双招双引”,着力优化产业生态,围绕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整机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大装备,招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提升产业层次,为打造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