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

安徽省资讯 (1513) 发布于:2023-11-28 11:40:06 更新于:2023-11-28 11:40:06 来自:安徽发布
链通高新

11月27日上午,十大新兴产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加快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在合肥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举行。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文峰,省科技厅副厅长姚群,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钱海,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庆坤,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潘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汪晔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文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集中政策资源,大力培育发展,持续拓展“双招双引”的视野、目标和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呈现提质扩量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产业竞争力、影响力显著提升,安徽日益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聚集地。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964.7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238.3亿元。主要表现在:

一是锚定主攻方向,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成立王清宪省长担任组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进组工作专班,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究编制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系列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核心产业链、重点方向、关键环节和产业布局,细化工作任务和举措。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工业软件发展若干政策、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若干政策、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二是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地位大幅提升。进一步强化合肥龙头地位,发挥芜湖、滁州、蚌埠、铜陵、池州等地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融通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长鑫、晶合、华鑫微纳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和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企业近2000家,实现年营业收入4000亿元。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建设的10个数据中心集群之一。科大讯飞“羚羊”、奇瑞“海行云”、中建材“凯盛AGM”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国家级“双跨”平台行列,数量居全国第5位。

三是加强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持续攀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关键设备、零配件、材料和软件等“卡脖子”重点领域,组建产业基础能力创新联合体,成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布局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等实验设施,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数据空间研究院,持续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动态编制“倒逼”“引领”“卡脖子”等清单,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实施省重大产业创新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研发计划项目超600项,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经典—量子”协同的量子计算全球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先进工艺动态存储芯片实现量产,涌现出“量子钻石显微镜”、北斗三号卫星低能离子探测载荷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四是引育市场主体,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国家级平台,积极对接招引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已签约落地数据中心重点项目10余个,总投资超2500亿元。支持合肥市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以场景创新引进培育更多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实施“百企领军”“千企竞发”等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优质企业通过项目建设、战略重组、上市等方式,加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突破4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70家,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超过1500家。合肥京东方大尺寸显示面板出货量全球前列,晶合集成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成功跻身晶圆代工企业全球前十。

五是推进融合赋能,数字经济活力迸发。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坚持“数字赋能+融合创新”,加速推动三次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以双跨平台为引领、区域平台横向覆盖、行业平台纵向连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数超800万台(套),服务企业超10万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贸易,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5个、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6个,培育省级电商示范园区31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18个、网络品牌500余个。扎实推进“数字皖农”建设,打造5个数字乡村示范县(市)和8个行业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试点,建设数字农业工厂210家,数字农业应用场景达1368个。

六是布局基础设施,基础支撑不断夯实。研究制定《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23—2025年)》,统筹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已累计建成智能算力超6500P。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1.4万个,已实现省辖市城区、县城城区、乡镇镇区5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94.4%,全省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77.8%,合肥、芜湖、黄山、宿州4市入选千兆城市。合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式开通,网间通信质效显著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移动网络、固定网络、数据中心已实现100%支持IPv6,IPv6活跃用户数超6500万户。羚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50.8万户,服务企业218万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市场、资本、平台集聚资源的作用,坚持“双招双引”与自主培育相结合,做强龙头与创优生态相结合,多链协同与融合应用相结合,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打造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

答记者问

安徽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数字中国,空天信息产业作为航空航天技术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近年来在安徽开始蓬勃兴起,请问在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方面,安徽省下一步有何考虑?

刘文峰

如您所说,空天信息产业是个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属于典型的未来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航天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机遇,聚焦商业火箭和卫星载荷研发制造、卫星运营服务、通用航空及无人机等重点方向,建立了省委常委领衔的工作推进机制,设立运营空天信息产业基金,举办空天信息产业峰会,招引集聚航天宏图、中科星图、银河航天、九州云箭、亿航智能等一批头部企业,主导或参与发射巢湖一号、“合肥高新一号”等多颗卫星,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增强。

下一步,我们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围绕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目标,着重做好4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空天信息产业“双招双引”。坚持顶格推动、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发挥头部企业、商协会、会展、基金、场景、驻外机构专业化、常态化招商效能,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制造类项目,积极招引一流企业,培育建设人才梯队。

二是试点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在新兴产业基础好、创新资源集聚、应用场景丰富的城市布局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统筹推进产业人才引育、前沿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场景开发开放、政策举措先行先试,加快打造全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试验田和新标杆。

三是着力构建“空天信息+”应用生态。坚持政府先行、国企带动、省市协同,培育场景应用促进机构,挖掘政府应用、企业生产、智慧城市场景机会和场景能力,发布典型案例,促进供需对接,以市场化、规模化应用激发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活力。

四是强化产业发展金融供给。围绕空天信息产业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应用等关键节点融资需求,加强省市财政资金投入,发挥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作用,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大信贷、债券、保险支持。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量子信息是量子力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前沿科技领域,也是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方向,我省在这一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请问省科技厅在推动量子信息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姚群

量子信息是战略必争领域,我省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量子信息发展,作出打造量子信息科创引领高地的重要部署,作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任务。省科技厅坚持“科创+产业”双轮驱动,积极推动建设量子科技、产业“双高地”,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跟大家通报一下。

一是建强战略科技力量,抢占量子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全方位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保障,强化全要素保障支撑落实,提供完善的科研条件和生态,确保国家科技创新—2030项目顺利实施,推动“空地一体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建设,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出在世界上领跑并跑的重大成果。系统布局打造量子信息领域省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造支撑引领我省量子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着力突破“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与国家错位支持,支持量子骨干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量子技术实用化、工程化进程,在省科技重大专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中,单列量子信息领域,加大省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为量子技术应用研究提供系统支持。同时以“揭榜挂帅”“公开竞争”等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已实施量子信息领域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4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产业化,掌握量子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推进量子科技产业创新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发挥量子科学产业引导基金作用,促进更多量子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量子技术多领域场景应用,建成新一代合肥量子城域网,推出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电力系统电流测量解决方案等。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央企布局发展量子信息,支持中电信量子集团争当量子通信和安全领域现代产业链链长单位,牵头组织“量子信息产业未来启航行动”。高标准建设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园、量子计算产业园、量子科仪谷,面向全国开展量子科技领域“双招双引”,已经聚集量子产业上下游企业近60家。

四是营造良好生态氛围,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作用,整合成员单位优质资源,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连续举办3届量子产业大会,带动量子仪器设备制造商、产品服务供应商、技术终端用户等量子产业全链条主体参与,推进量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相继举办新兴量子技术国际会议、中国(安徽)科交会量子信息未来产业峰会、量子通信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场景应用论坛、量子计算大会暨量子计算产业峰会等活动,营造量子信息发展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打造量子信息科创引领高地,充分发挥量子信息领域基础和优势,一体布局量子信息领域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推动产学研用协同,促进“四链”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量子信息未来产业,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近几年安徽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能否详细介绍下?

潘峰

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安徽省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若干政策,以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重点,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夯基垒台的起步发展期,逐渐进入到规模推广的快速成长期。主要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高水平建设平台,平台体系基本构建。对标国内优秀平台建设标准和模式,培育了省级重点平台(双跨型、行业型、区域型、专业型)48家。其中,“羚羊”平台、中建材“凯盛AGM”、奇瑞“海行云”3家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数量跃居全国第5位;13家平台入选工信部特色型平台,数量居全国第7位。全省初步构建起“双跨”平台创新引领、行业平台纵向连接、区域平台横向覆盖、专业平台重点突破的平台赋能体系。

二是高标准培育平台,平台能力不断强化。据全省工业互联网监测体系统计,我省重点平台连接设备数超800万台(套),服务企业超10万家。平台基础架构日趋成熟,创新产品、解决方案持续涌现。

三是高效率推广平台,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大批中小企业共享共用工业互联网云资源,实现了价值新增。“皖企登云”不断提质扩面,累计已推动3万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全省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62.6%,居全国第4位。

四是高站位模式创新,“羚羊”凸显安徽特色。针对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信息不对称、供需对接不畅等困难,创新性打造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省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平台。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达50.8万户、服务企业218万次,累计访问人次达2亿次。

五是高层次强化合作,生态体系日趋完善。积极推动“双招双引”工作,目前东方国信、宝信、京东等25家国家级“双跨”平台来皖落地或开展合作。全省建成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体验中心、培训基地等服务载体,成立了省工业互联网协会、省5G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举办了一系列工业互联网论坛、赛事,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

人民网记者

数据中心作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底座。我省关于数据中心的发展,全面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有什么考虑?

钱海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要求,加快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推动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向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集中,实现对大规模算力的集中部署,重点支持对海量规模数据的集中处理。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业务需求、能源供给、网络条件等实际,按需适度建设发展新型数据中心。目前,我省数据中心主要集中部署在合肥、淮南、宿州、芜湖等地,以三大电信运营商建设运营为主。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国家工程,高质量建设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加快出台关于推进长三角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的若干举措。优化我省数据中心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引导通用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进一步完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打造全省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推动出台安徽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

目前我省合肥、芜湖、黄山、宿州4市入选千兆城市,请介绍下其余12市“双千兆”网络建设推进情况?

李庆坤

以千兆光网和5G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2023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从“抓重点、改作风、解难题、促发展”出发,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全省“双千兆”网络建设,成果显著。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我局定期编制“双千兆”网络建设情况通报。创新模式成立市级通发办,贴近一线指导千兆城市建设。

二是坚持多措并举,系统推进。指导各地市将“双千兆”网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省、市、县三级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向“双千兆”网络设施开放。

三是深化应用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利用“双千兆”网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11.4万座,10G-PON端口数60.9万个,千兆宽带用户数超760万户,全省现代化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各地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切实提升,我省合肥、芜湖、黄山、宿州4市入选千兆城市,其余城市均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我局积极指导剩余城市申报2023年度“千兆城市”。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