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企业稳投资”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
政策解读时间:9月8日(周一)下午15:00
地点:省行政中心
实录内容
主持人章蓉生(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近期,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为让更多市场主体了解、熟悉、掌握这些政策,省政府新闻办将举行“稳企业稳投资”系列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深入解读各部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出的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工作举措。今天是系列发布的首场,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副厅长陈龙胜先生,为大家解读《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一同出席发布的还有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先生,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王爱学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蒋晨捷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陈龙胜副厅长作介绍。
陈龙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有效衔接我省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科技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了《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修订工作,通过听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意见建议,在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基础上,升级形成《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日前,《若干政策2.0版》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下面,我就政策修订背景和创新亮点,向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作简要介绍。
一、修订背景
2023年,省委、省政府立足国内外大势,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全国较早印发出台通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全省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营收从2023年的1327.7亿元跃升至2024年1704.9亿元,带动2024年招引落地项目和投资金额分别增长46.8%和34.6%,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等战略布局落地安徽。赛迪顾问最新报告显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评价跃居全国第5位。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期间对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12月底,省委、省政府出台《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部署底层强基等四大专项行动,今年7月省政府印发《促进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明确要加强智能算力等创新条件支撑,与时俱进升级《若干政策》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对《若干政策》提出修订降低算力使用成本等举措7条,新增强化重大应用场景供给,合并开放应用场景和推动产品首用2条举措,删除已执行完成或已有替代政策举措6条,形成《若干政策2.0版》。
二、创新亮点
主要体现为“三个突出”。
一是突出企业主体,推动政策精准滴灌。围绕创新主体需求,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趋势,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作用,聚焦场景、人才等难点堵点问题,切实提升政策精准性和企业获得感。
二是突出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设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在优势细分行业创设一批典型场景,建设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形成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加快形成示范标杆,因地制宜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园区。
三是突出“双招双引”,强化青年人才引育。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优化场景、算力、赛会、基金等招商打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大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在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中设立青年科研项目。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精神,充分履行好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省有关单位、各市强化部门协同、省市联动,抓好《若干政策2.0版》兑现落实工作。具体来说,就是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为总抓手,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推动创新产品在细分领域迭代应用,集中精力解决好算力支持、数据开放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因地制宜加强人才引育和产业集聚,优化政策兑现方式,让创新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感谢新闻媒体朋友对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希望大家对《若干政策2.0版》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来皖创新创业。
章蓉生:谢谢陈厅长的解读,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提问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新闻联播记者:算力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设施,请问目前安徽智能算力建设和应用情况如何,智能算力使用方面省市层面有哪些重点支持举措?
刘文峰(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谢谢您的提问。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建设全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37000P,同比增长236%。其中,芜湖智能算力26000P、合肥7300P、宿州1600P,居全省前三位。
从应用看,基础大模型训练和智能驾驶等场景的大模型推理是我省智能算力的主要消纳方,科大讯飞、蔚来汽车、智象未来等是我省智能算力的主要省内用户。
支持举措方面,一是安徽是国家人工智能重大生产力布局省份,按照国家部署,我们持续开展全省智能算力纳统纳管工作,组织实施人工智能算力券政策,对全省智能算力使用方给予10%、30%一次性补贴。二是本次发布的《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版)》,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使用方给予算力总支出20%的补贴。三是部分重点市根据各地实际,也设置了市级智能算力补贴政策。如,芜湖市通过人工智能“算力券”,按照算力合同的25%,给予符合条件的算力使用方补贴。综合来看,安徽运用国家、省、市智能算力补贴政策,能给予算力使用方智能算力最高75%的补贴,有效降低智能算力使用成本,有力牵引智能算力使用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欢迎全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来安徽投资兴业,我们将竭诚做好各类服务。
央广网记者:数据是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生产要素,请问省数据资源局在升级完善省级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数据供给方面,目前取得成效,以及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王爱学(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主持工作〕):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数据、算力和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省数据资源局围绕数据有效供给、算力集约调度做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是系统推进,畅通数据高质量供给。公共数据资源方面,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深化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若干举措》,推动公共数据有效供给,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求,协调提供文本、视频、课件等各类数据超6.3TB。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面,获批并建设合肥(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截至8月,已完成数据标注总规模超1750TB,为讯飞星火等19个大模型提供数据支撑。“面向低空经济的多模态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入选国家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试点,空天信息、科学研究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获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开展省级高质量数据集培育工程,围绕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18个行业领域,遴选55家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基地,推动高质量数据集赋能人工智能发展。行业数据流通应用方面,获批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搭建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建成人工智能等数据专区并运行,上架1127款数据产品,交易金额近2亿元。获批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方向)先行先试,并完成国家互联互通验证,可实现跨区域跨平台数据汇聚处理,为数据集市场化流通和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撑。
二是优化布局,推动算力中心“集群成势”。以获批“东数西算”工程为契机,高质量推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指导各市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今年前7个月“数据中心”投资增速246.8%、位居全省各行业之首。强化调度,促进算力中心“连算成网”。打造通智超量“四算合一”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在2025数博会上首批接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监测调度试验验证平台,为构建跨区域的算力协同联动机制提供了可复制的“安徽经验”。创新算网协同市场化运营,通过算力产品市场化、“算力券”发放常态化、算力应用前沿化,实现运营与应用“质效双收”。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水平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为抓手,统筹推进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进一步优化全省算力布局,持续在数据算力资源有效供给上为我省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安徽日报记者:《若干政策2.0版》提出支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申报省“三首”产品,请问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新产品市场化商业化方面,我省将采取哪些重点支持举措?
蒋晨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谢谢您的提问。现将我厅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新产品市场化商业化方面支持举措作简要介绍。
一是强化品牌赋能。积极培育通用人工智能新产品,择优评定为省级新产品,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等“三首”产品,安徽工业精品等品牌产品。今年已培育第一批首版次软件59个,其中12款为人工智能软件。下一步,我厅将通过“工业新品秀”“精品映匠心”等专题视频文章以及“安徽省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发布会”等活动进行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领域通用人工智能产品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加大政策赋能。加强对首购首用行为的激励,鼓励企业和各级政府在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中率先应用人工智能新产品。对应用“三首”产品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并配套提供新产品保险保费补贴,切实降低使用风险,消除用户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对16个“三首”产品项目合计奖补2273.87万元。
三是拓展场景赋能。我厅已面向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征集了首批工业大模型,拟建立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供给清单。下一步,还将广泛征集重点行业应用场景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和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基于供需两侧的清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场景供需对接。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要平台,组织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软件、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展示与发布活动,加强产品宣传推广,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
中新社记者:关于《若干政策2.0版》涉及场景应用、算力使用、大赛大会、园区建设等方面具体兑现安排,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
陈龙胜:感谢您的提问。政策兑现原则上每年上半年实施,政策8月上旬印发,今年兑现工作已于近期启动。我就省科技厅牵头的7项政策措施,作一下具体介绍。
一是人工智能场景创新项目。申报项目需符合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需求,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突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应用,有明确的商业落地方案、技术应用、产业转化、“双招双引”等指标。项目采取“揭榜挂帅”形式实施,自立项起原则上不超过2年完成。项目申报材料提交后,申报单位同步做好答辩准备。榜单发布后,由省有关单位、各市科技局会同项目承担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揭榜评审并确定揭榜单位、提交项目任务书。
二是科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基地。申报项目需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加速化学、材料、生物、能源、量子等方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探索“平台科研+垂直整合”新范式,创新人机协同科研新模式。技术团队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工作上拥有良好基础,在国内有较高话语权。项目申报材料提交后,申报单位同步做好答辩准备。
三是通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标杆。申报的场景已在本省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且应用示范效果明显,具有应用推广价值。已获省未来产业标杆应用场景等类似支持的项目不再重复支持。
四是算力使用补助兑现。此项政策“免申即享”。算力使用方应通过省级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统一入口使用在皖智能算力。补助范围不属于自建自用范畴,即以合资、独资等方式建设的智能算力非完全为本企业或关联企业所用。
五是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全国大赛获奖项目奖励。申报对象应为参加上年度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并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企业或团队。赛后与项目转化地市(包括县区)签署投资协议,且需以项目获奖时提交的商业计划书为基础,组织实施该项目。
六是高水平、高规格学术研讨、产学研对接等活动补助。申报单位需联合国家级学会在皖举办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高规格学术研讨、产学研对接等活动,且活动列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或者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年度工作方案(要点)。
七是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园区创建申报及绩效评价奖励。申报园区需具有较强的场景承载能力,较强的产业优势和较强的场景能力,上年度评审通过的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园区参加本年度绩效评价。对已获得省级高能级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等政策支持的园区运营单位不重复资金支持。
以上政策措施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对皖北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支持资金可上浮20%。政策原文和申报通知详见安徽省科技厅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谢谢!
章蓉生: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建设,不仅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更能推动安徽在人工智能产业的总体格局中抢占优势,实现从“技术”到“实效”的转化。在此请各家媒体对该项政策给予广泛介绍、深度解析。
转载于:安徽发布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