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核查认定工作的通知

申报通知 (418) 发布于:2025-05-13 更新于:2025-05-13 来自: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项目申报

各县(市)区工信局、开发区经发局:

为深入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的工作部署,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根据《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附件1)要求,对现有合肥市智能工厂开展核查认定工作,符合要素条件的认定为基础级智能工厂,后期从中择优推荐上报先进级智能工厂。具体要求如下:

一、核查认定范围

2014-2023年认定的合肥市智能工厂(名单见附件2)。

二、核查认定材料

1.加载统一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申报主体在合肥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企业对照《基础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附件3)中的基本要求、建设内容、建设成效等,逐项以文字、图片等进行说明,形成《XX企业XX基础级智能工厂自评报告》(加盖企业公章)。

3.智能工厂已购置关键设备、软件清单(附件4)。

4.智能工厂建设过程形成的关键成果清单(附件5)。

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报告(在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www.c3mep.cn)自评估后下载PDF文件)

6.企业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7.企业出具承诺书对申报内容真实性负责,确保申报材料要素完整、格式规范、表述清晰,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三、有关要求

1.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信部门抓紧组织核查范围内的企业,对照《基础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认真准备核查认定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2.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信部门对本辖区申报核查认定的企业进行100%现场核查,重点核实企业经营状况、工厂存续状况、信用状况、关键设备和软件实际使用情况等。

3.各县(市)区、开发区工信部门于5月21日前将核查认定初审意见行文报送市工信局(装备工业处),附《基础级智能工厂核查认定结果一览表》(附件6)、核查认定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电子版)。

联系人:王立本、陈倚天,电话:63538595。

附件:1.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2.合肥市智能工厂名单

3.基础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

4.智能工厂已购置关键设备、软件清单

5.智能工厂建设过程形成的关键成果清单

6.基础级智能工厂核查认定结果一览表

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5月12日

附件1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为深入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关于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的工作部署,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我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制定了《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8日

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质降本增效和价值创造重塑为目标,以场景打造和标杆树立为抓手,构建智能工厂、基础支撑、解决方案“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分层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全省智能工厂建设,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持续培育,规模化推广一批具有典型场景的基础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争创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试点探索具有引领开创性的领航级智能工厂,带动全省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应用突破,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

二、重点任务

(一)梯度培育建设智能工厂

1.规模推广基础级智能工厂。大规模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加快生产过程改造升级,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基础级智能工厂培育、认定和管理工作,前期已经开展市级智能工厂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等工作的,根据基础级智能工厂要素条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一步评估企业智能化水平,认定基础级智能工厂。

2.择优打造先进级智能工厂。鼓励基础级智能工厂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在重点场景开展智能化应用,向先进级智能工厂升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相关部门做好我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和认定工作,打造具有区域、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工厂。对以往的安徽省智能工厂,按照新标准集中复核,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

3.培育争创卓越级智能工厂。鼓励先进级智能工厂持续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推动多场景系统级智能化应用,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向卓越级智能工厂跃升。推动卓越级智能工厂发挥标杆作用,提炼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并复制推广,带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协同升级。

4.试点探索领航级智能工厂。鼓励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装备、工艺、软件和系统的创新研发与应用突破,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带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向领航级智能工厂迈进。推动领航级智能工厂积极对外输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模式,引领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变革。

(二)强化智能制造基础支撑

5.研制推广智能制造装备。面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编制重大科技攻关需求,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引导企业对标研制,开展技术攻关,建立重大装备攻关项目储备库。围绕我省优势领域和下游产业需求,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工业母机、仓储与物流装备等通用智能装备,以及汽车装配、焊接、涂装生产线,集成电路封装、测试装备,新型显示清洗、覆膜、切割、搬运设备,钢铁、玻璃、水泥、化工成套装备等专用智能装备,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应用。

6.开发应用先进工业软件。坚持“链主牵头、需求牵引”,以重点行业制造业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软件服务商等,协同攻关智能制造各环节需求的工业软件。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重点用户和软件企业共建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集成验证中心,推动工业软件持续验证和迭代升级。支持企业面向工业软件企业充分开放场景,先试先用具有重大创新成果的首版次工业软件。

7.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企业内外网络建设,加快千兆光网和5G网络深度覆盖,优化宽带、数据中心等网络基础设施,助力生产要素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增强先进算力服务能力,鼓励数字化转型重点园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边缘计算、通用计算、智能计算等算力中心,推动算力、运力、存力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扩大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覆盖范围,推动智能工厂开展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

8.推广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鼓励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智能工厂相关国家、行业、团体、企业标准制修订,推动重点环节核心场景全覆盖,将智能工厂建设经验固化为标准。加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等标准的宣贯推广,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以评估结果指导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三)培育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9.引育一批优质服务商。支持省内龙头供应商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装备企业、工业软件企业、互联网运营商和行业龙头企业转型,形成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更精准细致、契合行业特性和企业实际的解决方案。积极引进省外优秀供应商落户我省,逐步完善省内供应商的门类。遴选优质服务商分行业建立资源池,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10.总结推广优秀解决方案。鼓励供应商深耕细分行业,不断积累行业经验和工艺知识,尽快补齐关键短板装备、基础零部件、系统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场景应用,提升集成优化能力。通过大企业样板工程的实施,开发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快见效的数字化转型“微场景”和“微服务”,带动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征集和遴选优秀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在细分行业快速复制推广。

(四)探索技术模式创新应用

11.推动新兴信息技术赋能。鼓励研发新型工业大数据分析建模工具,打造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和应用模式,提高对产品数据、生产数据、市场数据的分析能力,优化生产经营决策。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消费品等行业,面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运维等细分场景,推动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与制造业链主企业合作,加快人工智能+行业典型应用,利用3D建模、数字孪生、工业仿真等技术赋能,打造一批具有工业元宇宙要素的高端化智能工厂。

12.加快创新模式探索推广。推动制造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人机协同制造、数据驱动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大胆探索新型智能场景和智能工厂形态。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与现代服务深度融合,发展智能设计、云设计等数字化设计新业态,开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务,创造新价值。

三、保障措施

13.加强统筹协调。在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省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省市协同系统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建设,共同推动技术攻关、装备创新、推广应用、标准研制、人才培养等。

14.强化政策引导。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工厂申报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和省数字化转型等政策。依托“三首一保”、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专项政策等,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研制应用。通过贷款贴息、产业基金、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市出台智能工厂梯度培育配套政策,分层分级支持智能工厂建设。

15.深化公共服务。用好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等国家平台,省市协同建设一批区域和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评估诊断、标杆案例、供需对接等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国家和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智库作用,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提供智力支撑。

16.加大宣传推广。加大智能工厂建设经验总结推广力度,组织开展智能工厂现场会、进园区和专家行等活动,强化典型案例、先进技术、优秀解决方案与成果经验的交流推广,营造标杆示范、看样学样的浓厚氛围。鼓励智能工厂对外开放共享供应链能力、数据资源、技术标准等,带动“链式”转型。

附件2

合肥市智能工厂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工厂名称 所辖县区
2014年(3家)
1 安徽皖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工厂 巢湖市
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工厂 包河区
3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2015年(3家)
4 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 1.6亿Ah/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工厂 瑶海区
5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功能性合成革生产工厂 肥西县
6 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9-10号精密涂布车间 新站高新区
2016年(15家)
7 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江淮专用车生产工厂 包河区
8 彩虹(合肥)液晶玻璃有限公司 高世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9 中粮米业(巢湖)有限公司 30万稻谷综合加工工厂 巢湖市
10 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 安徽青松面点加工工厂 高新区
11 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4号厂房(电商)分拣工厂 经开区
12 合肥天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13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 高强铸件智能工厂 经开区
14 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TCL(合肥)冰洗智能工厂 肥西县
15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格力变频空调智能工厂 高新区
16 安徽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网设备智能工厂 高新区
1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智能工厂 高新区
18 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长安汽车智能工厂 高新区
19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工业车辆的智能工厂 经开区
20 志邦厨柜股份有限公司 志邦厨柜智能工厂 庐阳区
21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中盐红四方现代煤化工及精细化工智能工厂 肥东县
2017年(20家)
22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变频洗衣机智能工厂 高新区
23 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 年产200万条绿色载重子午线轮胎智能工厂 长丰县
24 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结构智能工厂 长丰县
25 客来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客来福全屋定制家居智能工厂 瑶海区
26 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超高温灭菌奶数字化工厂 长丰县
27 安徽芯瑞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新型平板显示数字化工厂 经开区
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29 合肥彩虹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彩虹蓝光LED芯片智能化工厂 新站高新区
30 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机电一体化装配式钢结构智能工厂 巢湖市
31 马钢(合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马钢(合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激光拼焊板智能工厂 经开区
32 合肥志邦家居有限公司 合肥志邦家居智能工厂 长丰县
33 合肥美桥汽车传动及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高功率密度车桥智能工厂 包河区
34 安徽好运机械有限公司 叉车生产智能化、信息化工厂 肥西县
35 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太古可乐纯净水智能工厂 经开区
36 合肥会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功能改性高分子材料智能工厂 高新区
37 合肥彩虹新能源有限公司 薄型超白压花钢化镀膜玻璃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38 安徽天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5万吨环保型增塑剂智能工厂 巢湖市
39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佳通乘用智能工厂 经开区
40 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艾普拉斯智能工厂 肥东县
41 安徽东风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机电装备智能工厂 肥西县
2018年(16家)
42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先进型存储器智能工厂 经开区
43 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制造智能工厂 经开区
44 合肥泰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检测分选装备智能工厂 肥西县
45 安徽应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近净形高端关键零部件加工智能工厂 经开区
46 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智能工厂 高新区
47 合肥京东方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整机智能制造生产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48 安徽协创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产品智能化工厂 高新区
49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 乙二醇生产智能工厂 肥东县
50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丰乐农化农药合成与制剂加工智能工厂 肥东县
51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态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智能工厂 肥西县
52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冰箱(柜)智能工厂 经开区
53 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 超薄高透钢化镀膜玻璃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54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功能膜智能工厂 高新区
55 合肥晶晨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年产300兆光伏组件智能工厂 肥西县
56 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组件智能工厂 庐阳区
57 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高端液晶显示产品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2019年(22家)
58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合肥晶合N1先进晶圆代工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59 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 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智能工厂 巢湖市
60 中材安徽水泥有限公司 中材安徽水泥智能工厂 巢湖市
61 合肥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滚筒洗衣机网络化协同制造项目 高新区
62 合肥和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工程车辆零部件智能制造工厂 肥西县
63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多类型光伏组件制造智能工厂 高新区
6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10万辆高端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工厂 包河区
65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瑞纳智能智慧供热智能工厂 长丰县
66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轻量化汽车覆盖件智能工厂 肥西县
67 合肥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海尔HT81-G0电冰箱生产车间智能升级改造项目 经开区
68 合肥市菲力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电子元器件智能工厂项目 巢湖市
69 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 合肥工业园日化品智能工厂 经开区
70 安徽新希望白帝乳业有限公司 风味酸乳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建设 肥东县
71 辰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市铝单板生产智能工厂 庐江县
72 合肥合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书写屏整装智能化工厂 新站高新区
73 合肥市春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智能机械停车设备及组件智能工厂 肥东县
74 合肥井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化仓储设备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75 安徽宏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家电零配件冲压智能工厂 肥西县
76 合肥经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精密结构件智能工厂 经开区
77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铝合金轻量化底盘副车架智能工厂 长丰县
78 合肥恒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LA环保纸杯智能工厂项目 长丰县
79 劲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环卫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2020年(15家)
80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智能工厂 肥西县
8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年产20万辆高端轻卡智能工厂 包河区
82 康宁汽车玻璃系统(合肥)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盖板玻璃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83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第10.5代线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84 通威太阳能(安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工厂 高新区
85 安徽大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大恒能源多主栅高效智能组件智能工厂 庐阳区
86 安徽凯旋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智能工厂 肥西县
87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洗碗机智能工厂 高新区
88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双向拉伸薄膜智能工厂 高新区
89 安徽光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头模组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模式 肥东县
90 安徽天美食品有限公司 树坚果生产智能工厂 肥东县
91 安徽辉隆集团银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辉隆银山智能工厂农药制剂产品加工 肥东县
92 合肥祥恒包装有限公司 包装制品生产智能工厂 肥西县
93 伽帝芙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源热泵智能工厂建设 肥东县
94 安徽海神黄酒集团有限公司 料酒酿造生产智能工厂 庐江县
2021年(10家)
95 劲旅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劲旅环境远程运维环卫装备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96 合肥国轩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工厂 庐江县
97 合肥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微特电机生产智能化工厂 高新区
98 马钢(合肥)板材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板材智能工厂 肥东县
99 安徽广银铝业有限公司 铝合金压延及表面处理智能工厂项目 长丰县
100 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 高端工业车辆桥箱智能工厂 肥东县
101 安徽金诚汽车装饰设计开发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化工厂 长丰县
102 中粮粮油工业(巢湖)有限公司 中粮食用油加工生产智能工厂 巢湖市
103 安徽尚德科技有限公司 年产1.8万套各型桥梁支座智能工厂 安巢经开区
104 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 米线生产智能工厂 肥西县
2022年(16家)
105 合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 高比能动力锂电池智能工厂 经开区
106 合肥中南光电有限公司 高效晶硅光伏组件智能工厂建设项目 肥东县
107 合肥众禾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生产智能工厂 庐江县
108 合肥星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动力锂电池隔膜湿法、涂覆、分切智能工厂 庐江县
109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空调器生产制造智能化工厂 高新区
110 安徽江河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机械停车设备及组件智能工厂 肥东县
111 合肥松果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电单车智能工厂 经开区
112 安徽长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 智能化工厂试点示范项目 长丰县
11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凯新能源客车智能工厂 包河区
114 安徽金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高性能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生产智能工厂 长丰县
115 安徽永锋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EPP新材料智能工厂 肥西县
116 安徽南瑞中天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智能电表工厂建设 高新区
117 巢湖云海镁业有限公司 镁合金车间智能工厂技术改造项目 巢湖市
118 精英模具(合肥)有限公司 非金属精密模具柔性制造智能工厂 经开区
119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错峰供水成套设备智能工厂 长丰县
120 巢湖宜安云海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智能工厂 巢湖市
2023年(17家)
121 合肥国轩电池有限公司 高比能动力锂电池智能工厂 经开区
122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绿色化钕铁硼磁体智能工厂 庐江县
123 合肥新汇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CD显示驱动芯片智能工厂 新站高新区
124 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驱动系统制造智能工厂 包河区
12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美的冰箱5G智能工厂 经开区
126 安徽龙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磁瓦智能工厂 庐江县
127 阳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新型储能系统智能工厂 高新区
128 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智慧工厂 高新区
129 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盐红四方肥业绿色智能工厂 肥东县
130 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安徽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智能工厂 肥东县
131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空气悬架智能工厂 经开区
132 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功率集成电路制造智能工厂 高新区
133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新冠疫苗和狂犬病疫苗智能工厂 高新区
134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生物基产品生产智能工厂 长丰县
135 合肥博大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笔记本金属精密组立件智能工厂 庐江县
136 双杰电气合肥有限公司 新能源及配网高端电气装备智能工厂 长丰县
137 合肥江淮汽车制管有限公司 江淮制管汽车管路精细化管控智能工厂 经开区
138 安徽乐美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玻尿酸系列化妆品智能工厂 安巢经开区

附件3

基础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

一、基本要求

1.企业应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企业和产品均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

2.企业近三年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等事故,无违法违规行为。

3.工厂使用的关键技术装备、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系统解决方案等安全可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4.企业应建立智能工厂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组织机制,拥有一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水平达到GB/T39116-2020《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二级及以上。

二、基础级智能工厂要求

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开展点状智能化探索。

(一)建设内容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且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环节。

1.工厂建设:开展产线级、车间级数字化规划与建设;部署安全可控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和数字基础设施。

2.研发设计:开展产品、工艺数字化研发设计。

3.生产作业:开展关键装备和工艺数字化升级,实现关键装备、工序和系统的实时监控,以及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作业。

4.生产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对作业计划、产品质量、设备资产、生产物料等进行管理,实现关键生产过程精益化。

5.运营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对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和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实现经营数据精准核算和绩效指标量化评估。

(二)建设成效

参考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扫码添加项目申报顾问
了解更多政策,获取一站式项目申报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