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发布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206) 发布于:2025-11-03 10:19:45 更新于:2025-11-03 10:19:45 来自:合肥日报
项目申报

11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智能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两项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发布

“小海”并不是一个具象的“机器人”,而是一套由四大功能舱体组成的智能育种系统:离子舱、逆境舱、表型舱和加代舱。它们通过轨道机器人串联,实现从“诱变-鉴定-筛选-稳定”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

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副研究员汤才国介绍,“小海”融合了科学岛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离子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积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育种工厂”。在离子舱,通过载能离子束诱变技术,快速创造突变体材料;在逆境舱,模拟倒春寒等极端天气和盐碱、病害等恶劣环境,筛选出抗逆性强的种质;在表型舱,机器人对植株进行“全身扫描”,精准鉴定其性状;在加代舱,通过AI控制光、温、水、气,实现“一年四至七代”的快速繁育。

“目前‘小海’年服务能力是20万株,待中试基地落成后,年服务能力将突破300万株,届时规模化和商业化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能直接赋能种业企业与科研机构。”汤才国告诉记者,从20万株到300万株,不仅仅是数量单位的跃升,也是中国智能育种从“实验阶段”迈向“工程化服务”的关键一步。

除了育种规模,“小海”另一个本领是“缩短时间”。“传统育种需要8到10年,而我们把它压缩到2到3年。”汤才国说。

当天,与“小海”同步启动的还有“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

合肥物质院智能所副所长,研究员黄河说:“这个平台是‘小海’技术的规模化与商业化落地,有育种需求的相关单位机构提出申请,我们提供‘育种加速服务’。”黄河表示,目前该平台已服务十余家单位,包括多家种业企业和多所科研院校,覆盖省内外,意向合作方仍在不断增加。

“此次成果的发布,是我国抢占国际种业科技制高点、服务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举措。”黄河表示,下一步育种规模目标是300万株,待时机成熟接下来还计划要向千万株级迈进,真正实现育种的规模化、工程化,更好地服务育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最坚实的“中国芯”。

转载于:合肥日报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