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出新兴产业“双招双引”2.0版

安徽省资讯 热点资讯 (234) 发布于:2025-05-06 09:51:15 更新于:2025-05-06 09:51:15 来自:合肥在线
项目申报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提质增效(2.0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等七大方向提出33项具体举措,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2030年实现百亿规模集群县域全覆盖

意见要求,全省将提升新兴产业集群能级,以产业链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跨区域产业协作机制。计划开展省级新质生产力产业基地示范创建,力争到2030年,打造省级示范基地9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集群10个以上,并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以上。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同样被重点推进,各县(市、区)将以开发区为载体,选准1-2个主导产业,目标在2030年实现百亿规模集群县域全覆盖。通过“一群一策”实施产业诊断,到2027年每个县域产业集群建设不少于1个高水平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未来产业布局也在规划之中,将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建立投入增长和专业化协同推进机制,完善全链条发展生态。预计到2030年,建设30个左右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不少于5个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此外,全面展开创新集聚活跃区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策源作用,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完善全要素创新服务体系,打造适宜创新的良好环境。

“人工智能+”行动将助推产业升级

根据意见,全省将打造数字经济集聚区,加快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开展数商培育行动,着力引育服务型、重点领域及行业龙头数商,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

未来,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也将迎来新突破,依托人工智能、数据开源等方式,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改革,升级省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构建低成本、高品质的算力服务体系。支持通用大模型开放调用与本地化部署,加速布局行业垂直大模型。

同时,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鼓励有条件地区构建城市级物联网,打造城市数字孪生体。

今后,“人工智能+”行动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产线与产品数字化并重,支持企业建设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争创“灯塔工厂”。

此外,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汇聚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实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丰富数字消费产品供给,引育数字消费品牌,打造“实数融合”消费新场景。

依托安徽自贸区等载体拓宽全球招商渠道

意见提出,全省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开拓RCEP等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规模,同时创新贸易模式,拓展中间品贸易和新型易货贸易。

开展“跨境电商走进产业带”专项对接,探索借助大语言模型赋能跨境电商中小微企业,助力其提升国际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海外仓布局,支持优势产业“抱团出海”,推动企业以对外投资合作带动产品、技术、服务、品牌、标准走向国际市场。

国际化高端平台建设同样亮点纷呈,充分发挥世界制造业大会、海客圆桌会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跨国公司、国际商协会等机构的合作,依托安徽自贸区、共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示范区等载体,拓宽全球招商渠道。

此外,将加快组建国际化协会,为外贸出口企业提供研发创新、标准体系建设、国际市场销售等多方面服务,提升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

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

意见要求全省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各地错位竞争,选准细分赛道,避免同质化与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区域、集群间资源共享。特别支持皖北地区集中力量攻坚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落实重大生产力布局要求。

突出招才引智,积极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对接,优化省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培育战略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便利化试点,搭建海外人才平台,建设国际人才社区。

聚焦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引育创新团队,落地科创项目,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功能,构建创新联合体。

此外,打造招商品牌,创新宣传方式,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探索“直播+”“短剧+”等模式,开展“云推介、云考察”,打造特色安徽招商品牌。

THE END

温馨提示: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