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为加快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皖工信产业函〔2024〕5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25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应在安徽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工业设计中心稳定运营3年以上,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健全的管理制度、稳定的人员配置,满足《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有关条件。
二、申报程序
本次申报采用线上申报。
(一)申报单位访问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jx.ah.gov.cn)“工业云”,使用“皖事通办用户”法人账号登录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政务服务大厅,选择“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进行填报。网上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请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中心联系,联系电话:0551-62871939。
(二)申报单位应按照规定填写《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请表》(附件1、2),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企业内设的工业设计中心填报附件1,工业设计企业填报附件2,材料清单详见附件3。申报附件材料须按照材料清单要求的名称命名,并逐一上传(同类扫描图片压缩合并成PDF),上传材料应做到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扫描图像清晰和尺寸适宜。
(三)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网上受理,择优确定名单并报送至所在市工信局。各市工信局根据《管理办法》的认定条件,对申报单位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提出推荐意见,正式行文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同时在线上系统提交审核意见。
三、有关事项
(一)请各市工信局对照《管理办法》要求,积极引导有关行业企业申报,并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赴申报单位开展现场核查。
(二)请各市工信局通知申报单位注意把握时间节点,按时报送材料。申报单位网上申报端口关闭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24时,市级、县(市、区)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端口关闭时间及市级推荐文件报送截止时间为2025年10月30日24时,逾期均不再受理。
联系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许海龙;联系电话:0551-62871855。
3.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报材料清单
4.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9月16日
附件3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报材料清单
1.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请表(网页填写简明扼要,详细内容以附件形式上传);
2.企业声明(在申请表内,需法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并作为独立附件上传);
3.企业营业执照;
4.2022年-2024年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5.专项审计报告。(含企业2022年-2024年生产经营主要数据,工业设计中心运营、投入、专利、固定资产等主要情况);
6.独立的工业设计中心证明;
7.近3年专利授权情况表、设计标准清单、主要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清单、公共服务和完成设计项目情况表、设计成果获奖清单、组织或参与工业设计活动情况表等及相关证明或证书复印件;
8.3年内未发生重大环保、质量和安全事故,未被列为严重失信主体,没有重大违法行为或涉嫌重大违法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的情况;
9.其他有关材料。
附件4
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市场主体,促进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提升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根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工信部政法〔2023〕93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等相关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工业设计是指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
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是指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管理规范、业绩突出、发展水平领先的工业设计机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包括两种类型:制造业企业等单位设立的,主要为本单位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面向市场需求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工业设计企业。
第四条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透明、择优确定,动态管理、逐步提升的原则。
第五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管理工作。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推荐申报事宜,协助进行相关培育、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认定条件与程序
第六条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需稳定运营3年以上(截至申报日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健全的管理制度、稳定的人员配置,满足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主要评价指标(附件)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3年内未发生重大环保、质量和安全事故,未被列为严重失信主体,没有重大违法行为或涉嫌重大违法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的情况。
(二)制造业企业等单位设立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须是专门成立、独立运行的分支机构或内设部门。
第七条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申报遵循自愿原则。申报主体需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制造业企业等单位设立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由其具备法人资格的设立单位申报。
第八条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按照“谁推荐、谁把关,谁审核、谁管理”的方式统筹开展、有序推进。
(一)申报主体按照要求向所在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按要求在指定信息平台提交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相关申请材料,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网上受理,并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二)各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名单,在规定时间内将推荐文件和申报材料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现场考查,确定拟认定名单并在厅门户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受理申请材料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之内,通报认定结果。
第九条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原则上每年认定一次。
第三章培育与管理
第十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工业设计中心梯度培育体系,持续培育壮大工业设计市场主体。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推动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聚焦制造业重点领域,实现设计优化和提升;面向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开放设计项目,增强产业链协同设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关键技术攻关、重大项目研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立足本地区产业特点和工业设计发展阶段,有序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工作。
第十一条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实施动态管理。
(一)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每次认定及复核的有效期为4年,到期应参加复核,其中已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且在其有效期内的可免于复核。
(二)接受复核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按照要求在指定信息平台提交有关复核材料,各县(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复核企业进行网上受理,复核材料报所在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复核,将复核意见和企业材料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复核后,发布复核结果。
(三)对于未按规定参加复核的、复核结果为不合格的、所在企业自行要求撤销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核实有关情况后,公布撤销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此类单位从公布撤销名单之日起2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四)对于在申请认定和接受管理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违反相关规定的,发生重大环保、质量和安全事故的,被列为严重失信主体的,有重大违法行为或涉嫌重大违法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核实有关情况后,公布撤销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此类单位从公布撤销名单之日起4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五)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所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依法终止等重大调整的,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六)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复核结果从受理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公布。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皖经信产业〔2014〕184号)同时废止。
附件: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主要评价指标
附件
表1
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主要评价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内容 | 分值 |
1 | 企业基本情况 | 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较好,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优势,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10 |
2 | 设计费用投入
及占比 |
近三年,设计费用投入及占企业研发设计投入总额的比重。 | 10 |
3 | 软硬件
条件 |
有固定的工作场所,较好的工业设计研究实验条件和基础设施。 | 15 |
4 | 设计团队人员数量及素质 | 设计团队人员数量,以及具有工业设计学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
此项需满足的基本要求:团队人员应达到20人以上,其中具有工业设计学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合计不低于50%。 |
15 |
5 | 获奖质量
及数量 |
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工业设计奖项及其他工业设计重要奖项情况。 | 15 |
6 | 知识产权数量 | 近三年获得国内外专利及版权年均数量或成立以来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及版权数量。
此项需满足的基本要求:近三年获得国内外专利及版权累计达到20项以上或成立以来累计达到50项以上。 |
15 |
7 | 制定标准数量 | 近三年牵头或参与制定设计标准数量。 | 10 |
8 | 完成项目质量及数量 | 近三年牵头或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中工业设计工作的数量;省部级、市级重点研发项目中工业设计工作的数量。 | 10 |
9 | 加分项 | 近三年组织或参与工业设计重要活动次数,承担省部级、市级工业设计课题研究数量,与中小企业开展工业设计项目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工业设计咨询服务次数,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示范认定和荣誉表彰,参与省级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定情况等。 | 10 |
表2
安徽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企业)
主要评价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指标内容 | 分值 |
1 | 设计费用投入 | 近三年,设计费用投入及占企业支出总额比重。 | 10 |
2 | 设计团队人员
数量及素质 |
设计团队人员数量,以及具有工业设计学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
此项需满足的基本要求:团队人员应达到20人以上,其中具有工业设计学科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工业设计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合计不低于50%。 |
15 |
3 | 获奖质量
及数量 |
近三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工业设计奖项及其他工业设计重要奖项情况。 | 15 |
4 | 服务企业 | 工业设计服务能力强,累计服务制造业企业不少于20家,有一批高质量的设计服务案例。 | 15 |
5 | 业务规模 | 近三年工业设计服务年均营业收入,以及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
此项需满足的基本要求:近三年工业设计服务年均营业收入应不低于500万元,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 |
15 |
6 | 经营质量 | 近三年企业净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状况。 | 15 |
7 | 管理水平 | 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效性,发展规划合理性等。 | 15 |
8 | 加分项 | 近三年组织或参与工业设计重要活动次数,承担或参与省部级、市级工业设计课题研究数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示范认定和荣誉表彰,参与省级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定情况等。 | 10 |
说明:
1.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工业设计中心认定评价指标参照表1,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工业设计企业认定评价指标参照表2。
2.开展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评审时,根据评价指标制定评分细则。
3.所称设计费用指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用于工业设计人员工资、奖金、津贴等的人工费用;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市场咨询、样品试制、检验检测等直接投入费用;工业设计相关的设备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其它与工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费用。
4.所称工业设计学科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所列之艺术学设计学类相关专业、工学机械类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所列之艺术学设计类相关专业、交叉学科设计学相关专业。
5.所称知识产权包括获得授权的专利(含外观、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和经登记的版权(含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设计造型图像等)。
6.所称设计标准指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
7.所称工业设计重要活动包括:党和国家重要活动中工业设计类子活动;国务院各组成部门,省级、市级人民政府及组成部门主办(指导、支持)的工业设计大会、论坛、评奖、设计周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