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为登记设立的安徽省事业单位法人。人工智能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共同发起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依托和管理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前期依托建设单位。人工智能研究院按照“一院多中心”进行总体布局,即人工智能研究院由院本部和多个联合研究中心组成。目标是建设以类脑智能和计算智能带动科学研究、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的产学研一体的大型研发机构。
人工智能研究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人工智能研究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总体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统筹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构建有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示范应用机制,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争创国家实验室。
四大公共创新平台措施
人工智能研究院现有脑成像、信息计算、生物细胞、实验动物四大公共科研创新平台,在脑结构与脑认知、AI+场景应用等方向布局20余支科研团队。
一、脑成像平台
具备1000平方米多模态多尺度大型成像设施平台,通过采购、自主研发、系统集成等多种方式,搭建了多个世界领先或国内领先的跨越了宏观、介观、微观尺度的大型成像设施设备,可开展高场强核磁成像光学显微成像、高速扫描电镜成像、分子质谱成像、单细胞测序及分析、全数字PET成像等研究,并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已与301医院、协和医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开展合作研究。
二、信息计算平台
具备2000平方米按照A类数据中心标准建设的信息计算机房,可提供超过32POPS(混合精度)的理论峰值计算能力,存储容量超过14.4PB,61POPS(混合精度)的理论峰值计算能力,存储容量超过14.4PB,持续为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性的信息技术支撑,服务FAST天眼大数据传输,自主研发国内外首款自组网空间路由器,搭载于“齐鲁二号”“齐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并入选未来网络领先创新科技成果。
三、实验动物平台
拥有AAALAC国际认证的1500M?标准化实验动物场地,其中SPF级大小鼠和普通级灵长类饲养室600平方米,基因编辑和胚胎操作实验室200平方米,实验动物行为学实验室400平方米,具备显微操作工作站、VR虚拟现实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仪、小动物能量代谢系统、自主给药系统等设备,可开展动物饲养、胚胎净化、物种保存、基因编辑、行为学分析等一系列的动物实验研究,服务中科普瑞、华米科技、安科生物、瀚科迈博等企业、科研院所共计50余家次。
四、生物细胞平台
具备4500平方米标准化生物细胞实验场地,其中符合GMP环境要求的洁净区域2600平方米,包括完善的细胞培养设备、药理药效学研究仪器设备、分子检测设备、发酵纯化仪器与设备等,可开展细胞培养、蛋白质、基因、生物分子理化鉴定、药物活性成分筛选及药效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助力企业1款产品进入IND申报,合作研发3款产品即将上市,支撑建设的“肥西生物医药离岸研发中心”正式揭牌。
一、团队与项目承担
在人工智能领域,围绕设备研制、算法、脑图谱绘制、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布局20余支全链条研究团队。
承担近3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
二、技术创新
建成国内领先的多模态、多尺度、多组学的脑成像平台,自主开发全球最快的介观脑图谱成像系统,绘制了全球首个微米级猕猴全脑的神经投射图谱。
自主研发40余项新产品,包括超高时空分辨率超高集成度的数字PET探测器、全景内窥镜原理样机、智能心理监护系统等。
攻克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多项国产替代高端设备,如基于成像空间转录组检测设备、结构光荧光显微内镜等。
三、成果荣誉
科研成果“一体化关节模组”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发布国内首个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AIGC-X,检测精度国际领先,荣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2023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中,“普适场景下的主动健康全周期身心协同感知计算交互平台项目”荣获一等奖;“编程自主终身学习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项目”荣获二等奖。
“计算、存储、传输一体化的智能网络技术与设备”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人工智能研究院坚持系统性研究与有组织科研相结合,在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难题、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部分成果通过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认定,累计孵化企业市场估值近24亿元,其中代表性成果:
(一)全数字PET DigitMl系列
全数字PET DIGITMI系列产品由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企业合肥锐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发明了全数字PET技术,解决了高速闪烁脉冲精确数字化这一国际难题,形成原理-方法-材料一器件-部件-算法-系统的完整创新链,实现性能全面领先,通过2023年第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目前已有7款产品已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入市场,已完成首款海外订单。
(二)多模态智能成像内窥镜
研发了全国首套多模态智能成像内窥镜系统,支持600倍放大的在体细胞级别显微成像(微观影像)和360全景级多视角成像(宏观影像),参数达到国、内外同类级别的最高标准,将填补国际高灵敏度显微内镜和全景内镜空白。成果已转化形成合肥微知众象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多家医院开展临床合作,建立了融合多模态影像信息的新型消化道疾病诊断体系和临床示范应用平台。
(三)青少年编程个性化学习解决方案
科研团队基于大模型插件化技术打造个性化编程教育能力大模型,实现个性化教学、数字助教智能代码调试等,国内首创将数字人、大模型、个性化学习等综合技术方案应用在青少年编程教育场景,成果获2023年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大赛二等奖。
(四)智能无人系统
研发团队以异构无人系统集群协同技术构建50万平米高精地图赋能智慧园区数字孪生,建立无人驾驶感知大模型,通过强化学习驱动的决策规划模型和“算法-编译-运行时”联合计算优化打造全场景无人系统科研平台。智能无人系统在多个国际感知任务排行榜多次获得第一名,服务国家和安徽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需求。目前已部署智能无人小车“科小猬”、L4无人驾驶系统“科小墩”、室内服务机器人“科小灵”、路侧感知系统“科小枭”,相关技术应用于江淮、吉利等多家知名汽车企业。
(五)高精度偏振相机
高精度偏振相机是由“水下及粉尘环境下偏振计算成像与设备研发”科研团队研制的商业化产品。团队突破了小型化共孔径多偏振态同时成像关键技术、多靶面多自由度高精装配定标与集成技术等,使得成像设备能够同时高精度获取光的强度、光谱和偏振信息,在穿烟透雾、凸显目标、揭示真伪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为复杂场景下清晰化成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该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冶金、电网和石油等行业已经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六)非可信智能驱动的可靠制造
科研团队针对工业生产中缺陷样本数量(质量)严重受限的挑战,构建融合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的有限监督缺陷检测框架提出基于“人在环上”新型机器学习范式的缺陷探知与泛化方法,建立在端到端全局优化和测试策略动态调整基础上的智能动态测试优化方案;自主研发笔记本外观缺陷人机交互智能检测样机、SMT表面贴装缺陷人机协同检测样机、端到端主板功能智能自动测试系统三项新产品原型及技术,并初步在联宝及其供应商产线得以验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联宝目前检测方案,助力联宝科技获“灯塔工厂”
(七)可重构高通量智能网络测试仪
可重构高通量智能网络测试仪是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公司“合肥网仪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商业化产品。基于高密高速硬件设计技术、大容量通信协议栈仿真技术、软硬件解耦的测试智能体柔性部署技术、智能网络安全监测技术等,研发出的可重构高通量智能网络测试仪软硬件指标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高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解决了高端网络测试仪的“卡脖子”难题。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下一代网络、芯片、云计算、AIGC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部署
构建共享科研平台,布局科技前沿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正积极探索科学研究 […]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发挥激励引导作用,切实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科技创 […]
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多学科前沿领域的融合创新范式,促进博士后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青年科研人才全维度能力跃升,拟 […]
现将2025年度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第三批)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6月20 […]
4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在合肥开幕。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人 […]
构建共享科研平台,布局科技前沿研究,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正积极探索科学研究 […]
4月26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在合肥开幕。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人 […]
4月13日,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其赋权企业中科知奇联合研发的“非接触式心脏健康监 […]
“本源悟空”全球首次运行十亿参数级AI大模型微调任务 4月7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 […]
4月7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 […]
各有关单位: 为推进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发挥激励引导作用,切实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更好地为科技创 […]
现将2025年度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第三批)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6月20 […]
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关于印发〈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的通知》(皖科资〔20 […]
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创新平台管理,提升创新平台运行绩效,根据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及工作安排,现就开展2 […]
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 […]
根据《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指引(试行)》(皖科区秘〔2022〕369号)和《关于开展安徽省科技成果转 […]
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多学科前沿领域的融合创新范式,促进博士后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青年科研人才全维度能力跃升,拟 […]
CCF科技创业大赛(TEC 2024)通用人工智能专项赛总决赛将于2024年12月4-5日在合肥举办。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