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届长三角环保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

活动发布 (205) 发布于:2025-11-11 更新于:2025-11-11
所属行业:创新创业
活动城市:安徽省/合肥市
活动时间:2025/11/21~2025/11/23
活动地点:安徽合肥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安徽战略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
  • 承办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市气象局、安徽新华学院
  • 协办单位:皖西学院、池州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碳中和研究会、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安徽省新质生产力产业研究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生物学杂志社
分享:
活动介绍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推动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促进长三角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定于2025年11月21日-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2025首届长三角环保科技与可持续发展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推多方合作,推动环保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会议主题

聚焦前沿·绿动未来

组织机构(排名不分先后,持续更新中)

指导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长三角碳中和联盟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安徽战略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院士专家联合会

承办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市气象局、安徽新华学院

协办单位:皖西学院、池州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碳中和研究会、安徽省科学家企业家协会、安徽省新质生产力产业研究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生物学杂志社

支持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

学术委员会

主席(按院士当选年份排序)

刘文清、徐祖信、高翔、俞汉青

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

凤权、申传胜、肖新、吴祥为、杨科、罗坤、赵和平、席北斗、徐良骥、高峰、黄显怀、程和发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磊、万霞、王蕾、仇浩、付明、庄桂林、朱冬、刘启蒙、刘东、刘桂建、刘磊、刘晓薇、谷成、谷庆宝、何宏平、苏婧、李炳、李文志、李品华、吴为亚、吴克、吴国志、汪建飞、汪德进、张震、张广胜、张世文、陈众、岳正波、郑刘根、胡好远、赵由才、袁宏永、钱付平、徐建、徐大勇、夏冰、黄勇、崔康平、崔连标、唐俊、彭昌盛、鲁义香、谢发之、穆杨

组织委员会

主席

袁亮、杨善林、彭寿、王运敏

执行主席

戴建华、江海河

秘书长

张道祥、楼文莉、俞芬、高涛、戴胜平、周思惟、张楠、张荣、任梦溪

会议内容

本次会议议程包括大会报告和分论坛。大会报告已邀请四位相关领域院士与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设置分论坛7个,各论坛均安排有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产业报告与墙报展示。

大会邀请报告人:

刘文清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徐祖信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高翔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俞汉青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席北斗(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会议分论坛设置及各分论坛邀请报告名单如下:

分论坛一:大气监测与治理

分论坛召集人:刘东、黄勇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气象局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刘诚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气环境超光谱遥感技术
周斌 教授 复旦大学 大气污染物垂直廓线的地基高光谱观测技术及应用
张红 研高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十四五大气防治成效及展望
桂华侨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机动车排放超细颗粒物在线监测与标定技术
麻金继 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多源数据协同反演PM2.5浓度及其成分
邓学良 专家 合肥市气象局 合肥市气象局边界层观测体系及应用研究
屈智晨 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大气激光雷达数据无监督AI去噪:Noise2Void方法
张帅 总经理 合肥中科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臭氧重要前体物移动快速溯源技术及应用

持续更新中......

分论坛二:水污染治理

分论坛召集人:穆杨、刘晓薇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大学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黄显怀 原校长 安徽建筑大学 重大水环境污染风险识别、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
黄贵祥 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双底物协同机制下非自由基催化氧化过程构建与调控
冯华军 教授 浙江农林大学 生物电化学多信号组合码分类识别特征毒性污染物
张颖捷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偶联聚合的直接氧化转移水处理技术(DOTP)
王艺碹 副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3D打印电活性生物阴极还原去除毒害性污染物的研究
陈鹏 博士 合肥大学 锂电石墨高毒性含铬废酸液无害化与资源化再生技术
王龙飞 教授 河海大学 强干扰河流地表水-地下水交互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待定   安徽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守正创新,探索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实践
汪启年 副教授 安徽大学 铜基电极微环境调控强化低浓度硝酸盐电还原
崔敏姝 副教授 安徽理工大学 非自由基高级氧化体系的构建与机理研究
龚华波 博士 合肥大学 垃圾焚烧厂渗滤液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电辅助生物法强化去除研究
万书胜 高级工程师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优化治理及实践应用

分论坛三:固废资源化

分论坛召集人:谢发之、徐大勇

承办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工程大学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谷成 国家优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京大学 限域体系的构建及对全氟化合物高效降解机制研究
谷庆宝 所长;研究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大型复杂污染地块环境管理思考与实践
赵由才 二级教授 同济大学 待定
彭昌盛 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安徽工程大学 赤泥的全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何宏平 副研究员 深圳大学 外因诱导焚烧飞灰螯合物失稳微观过程与机理
李莹莹 研究生 安徽工程大学 沼渣生物炭在酸性环境下营养元素的浸出机制
李刚 董事长 中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及其它有机固废热解活化技术研究和项目应用
周春财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煤基固废中战略性金属的温和浸出与高效提取研究
熊轶群 博士 安徽新华学院 生活垃圾焚烧残渣在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形态分析(以日本为例)
龙红明 教授/院长/长江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双碳背景下钢渣多元化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马冬杰
总工程师
安徽浩悦再生资源利用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有机固废处理处置之合肥模式

持续更新中......

分论坛四:生态保护与修复

分论坛召集人:张世文、万霞、蒋亚龙

承办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大学、安徽新华学院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教授 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设施种植土壤硝态氮累积机制与定向调控
江心白 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 高盐化工废水生物强化处理调控技术
陈心胜 研究员   安徽大学 升金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修复
米雅竹 博士 新华学院 基于农田重金属质量平衡采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稻籽粒Cd 含量
高芮 总工程师 巢湖研究院 巢湖水生态系统健康提升思路
杨长明 教授 同济大学 巢湖清淤底泥低碳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宋立岩 教授 安徽大学 填埋场源的塑料降解微生物和酶
巩莉 副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界面电子-质子定向转移的长效铁还原脱卤技术构建

持续更新中......

分论坛五:低碳环境污染治理

分论坛召集人:崔康平、钱付平

承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张徐祥 教授/处长/杰青 南京大学 污水低碳处理工艺重构与关键技术创新
徐华成 研究员/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优青/杰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于限域效应的河湖污染水体低碳高效净化技术
钱付平/林琦 院长/系副主任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燃煤电厂脱硫塔循环泵能效寻优: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的耦合研究
丁磊 教授/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基于低碳理念的Fe-V双位点催化剂的理论设计及高效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物
贾勇 教授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强抗硫固体酸催化剂及低温工业烟气催化净化技术
刘轶鋆 系副主任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面向低碳运行的分散式柔性产沼气在多能互补型分布式能源网中的协调控制模型
王志伟 院长,国家杰出青年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 微电子园区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张放 教授,福建省杰青 福建农林大学 基于结构性胞外聚合物厌氧转化的剩余污泥生产反硝化理想碳源的机制研究
黄明杰 副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污染物自活化的低碳水处理技术
李飞跃 教授/副院长 安徽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与环境污染协同治理新路径
-水热炭化技术
张俊亚 副研究员,德国洪堡学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厌氧消化中噬菌体-宿主交互作用驱动的耐药基因归趋
张灵恩 副教授,浦江人才 上海大学 电子废弃物中有机新污染物控制与能源转化利用技术
王雪萌 副教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废水中金属硒化物-生物杂化体系的原位构建及其强化光驱动产氢的机制与调控研究
徐浩淼 副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青年首席科学家 上海交通大学 硫汞复合烟气高效低碳治理技术研究
郭智妍 特任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金属位点微环境调控的污染物选择性氧化机制及调控

分论坛六: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分论坛召集人:严云志、汪德进

承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程和发 教授,国家杰青,青年长江学者,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安庆师范大学 我国水电的温室气体减排贡献与新能源对火电的替代效率评估
毛俊杰 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安徽师范大学 CO2→化学品”:反应调控与新路径探索
谢丽强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安徽师范大学 微囊藻毒素对淡水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陈书琴 教授 安庆师范大学 基于江心洲生态环境影响四倍效应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
史永强 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研发
疏义林 副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 微囊藻毒素对两栖动物的生态风险及防控技术
刘亚风 副教授 安庆师范大学 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估新方法:模型改进、空间预测与多途径暴露
博士后 安庆师范大学 复杂介质中纳米颗粒的分离测定与生物效应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燃油的生产及危害气体降解的研究:以DMF制备及臭氧分解为例
张嘉琪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新型多孔碳氮基正极材料的理论研究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基于21天短期暴露和全生命阶段暴露的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对大型溞生殖毒性的比较研究及其潜在毒性机制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肠道菌群对蚯蚓适应硒镉高背景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论坛七:新污染物环境效应与污染控制

分论坛召集人:张震、夏冰

承办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所

姓名 职务 单位 报告题目
唐阵武 教授/院长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西南大学资环学院 典型新污染物在生物体的累积与传递
赵和平 教授/副院长 国家杰青,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于膜生物膜的污染物去除原理与技术
教授 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填埋场环境微塑料迁移转化行为与生态健康风险
副教授 万人青拔、神农学者,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水产养殖中抗生素施用引发的耐药性风险:对“休药期”效用的再审视
研究员  国家优青,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塑料际胞外囊泡携带的耐药基因风险
研究员 生态环境部农药环境评价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新污染物环境暴露评估方法及发展规划
刘建超 教授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小流域环境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特征、优控筛查及微生物响应
研究员/所长 安徽省生态环境研究院土壤与固废所 安徽省新污染风险筛查与管控现状研究
张大为 正高/技术总监 实朴检测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新污染物筛查与研究进展
张庆元 硕士研究生 安徽农业大学 外源Fe()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植物富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胡凌云 硕士研究生 安徽农业大学 外源全氟羧酸化合物对大豆的氧化胁迫及其富集转运差异性研究
程涌泉
博士研究生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方法的中大型湖泊水质分区建模框架

持续更新中......

 

会议时间、地点及注册

1.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1日-23日

2.会议地点: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蜀山区-合作化南路88号)

地址 会议价
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RMB:350元/晚/间(大床房/标准间)

酒店联系人:蔡经理18156072083

3.会议注册费:

参会类型 常规注册

11月10日前)

现场注册
教师/企业专家 2000元 2200元
 学生(凭证明) 1200元 1400元

4.注册、提交摘要与缴费方式:

二维码

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内容 形式
第一天 10:00-21:00 现场注册 酒店大堂
第二天 09:00-09:30 开幕式 领导讲话
09:30-10:00 合影留念 全体合影
10:00-12:00 特邀报告 主旨演讲
12:00-13:30 午餐及自由交流 自助午餐
13:30-17:30 分论坛报告 学术报告+讨论
17:30-18:00 闭幕式 总结发言
18:00-20:00 工作餐 交流联谊
第三天 9:00-11:30 参观中国环境谷、国家大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中贝储能pack电池产线、合肥阳光电源零碳中心一期 参观学习
  14:00-17:00 自由讨论  
  17:00以后 离会  

 

会议交通

合肥南站--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方案一 打车(直达) 8.2公里(约18分钟)
方案二 地铁(换乘) 从合肥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5站约10分钟)到姚公庙站D口出站后步行323米(4分钟)乘坐12路公交车(方桥社区方向)(4站8分钟)到轴承厂南站下车后步行75米(1分钟)到达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合肥站--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方案一 打车(直达) 12公里(约20分钟)
方案二 公交车(直达) 在合肥站乘坐111路公交车(蜀山东站方向)(21站约42分钟)到轴承厂西站下车后步行389米(5分钟)到达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方案一 打车(直达) 38公里(约50分钟)
方案二 机场巴士(换乘) 机场巴士1号线乘坐两站(37分钟)到大西门站下车步行266米(3分钟)后在安农大(BRT)站乘坐136路公交车(蜀山东站方向)(6站13分钟)到轴承厂西站下车后步行389米(5分钟)到达安徽合肥高速开元国际大酒店

 

重要配套活动

(一)论文/摘要征集与评选:会前向全国征集论文摘要或全文,组织专家评审,优秀论文优先推荐到国内外期刊出版,部分优秀作者安排口头报告并颁奖。

(二)墙报交流:为投稿者提供墙报展示交流机会。

(三)环保技术与成果展览:在会场周边设置小型展览区,邀请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环保高新技术企业展示最新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

宣传与推广

(一)主办单位自有平台:官网、公众号、视频号。

(二)合作单位/媒体:1.《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等专业期刊;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全国性学会协会;

3.地方环保/科技部门官网,主流环保媒体(如中国环境报、北极星环保网、谷腾环保网等)合作宣传;

4.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系列推送、建立会议社群。

5.定向邀请:通过学委会专家、主办单位数据库进行精准邮件/短信邀请。

(三)赞助费用及权益

A档:5万元;提供4米VIP展位1个,人员座椅2把,大会摘要集宣传页2页(公司简介和产品宣传等),宣传资料入袋,可在学术报告中安排一场演讲,免参会人员注册费6名。

B档:3万元;提供3米展位1个,人员座椅2把,大会摘要集宣传页2页(公司简介和产品宣传等),宣传资料入袋宣传海报架1个,免参会人员注册费4名。

C档:2万元;提供2米展位1个,人员座椅2把,大会摘要宣传页1页,免参会人员注册费2名。

相关展商独家冠名或提供实物赞助,具体事宜面谈,欢迎各高校及相关企业赞助支持。

预期成果与影响

(一)形成一份高质量的会议论文集/摘要集。

(二)院士专家建议《2025安徽环保前沿技术发展洞察》或《圆桌对话专家建议摘要》(供政府决策参考)。

(三)促成若干项产学研合作意向或项目签约。

(四)提升安徽省在环保科技领域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五)增强主办单位在连接政产学研、服务地方发展方面的核心平台作用。

(六)为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宝贵机会。

会议秘书处

1.通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玉兰大道与习友路交叉口院士大厦18层

2.联系方式:张荣18255104271

李松13956073427

徐梦静15705561227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会议、会展、学术、沙龙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