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

活动发布 (282) 发布于:2025-10-27 更新于:2025-10-27
所属行业:创新创业
活动城市:安徽省/合肥市
活动时间:2025/10/31~2025/10/2
活动地点:香格里拉酒店(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256号)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中国仿真学会、中共合肥市委科技委办公室(合肥市科技局)
  • 承办单位: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
  • 协办单位:北京仿真中心、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合肥庐阳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
报名
分享:
活动介绍

由中国仿真学会、合肥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定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大会主题为“数智仿真  新质发展”,采取“1+21+1”的会议开展模式,即1个学术主会场+21个学术分会场+1个仿真产业展会,邀请仿真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出席。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中国仿真学会、中共合肥市委科技委办公室(合肥市科技局)

承办单位: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北京仿真中心、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合肥庐阳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研究院

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会议地点:香格里拉酒店(合肥市庐阳区濉溪路256号)

大会主席

王自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大会会议议程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31日

14:00-22:00  报到

香格里拉酒店一层大厅

19:30-20:00  中国仿真学会九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宴会厅B

20:00-21:45  中国仿真学会九届二次理事会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宴会厅B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01日

08:30-12:00  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开幕式及大会主旨报告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宴会厅

14:00-18:00  大会主旨报告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宴会厅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02日

09:00-12:00  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分会场报告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会议区香格里拉酒店二层会议区

14:00-18:00  第三十七届中国仿真大会分会场报告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会议区香格里拉酒店二层会议区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01-02日

09:00-17:00  2025年中国仿真产业展会

香格里拉酒店二层

用餐地点:香格里拉酒店一层皖咖啡厅

(午餐、晚餐请凭当日纸质餐劵在香格里拉酒店用餐)

用餐时间:早餐:06:15-10:00|午餐:12:00-14:00|晚餐:17:30-21:00

2025中国仿真大会特邀嘉宾

报告时间:11月1日上午10:15-10:45

王海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术专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型号总师,飞行器数字敏捷设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在科研一线从事跨代战斗机研制和创新技术研究,任歼-10B推力矢量飞机、歼-10C飞机等重点型号总设计师,任歼-20、歼-10A/B/S、枭龙等飞机副总设计师。在飞机总体、飞行控制、飞行试验、PHM和自主保障系统等技术方向有深厚造诣,为我国航空主战装备从机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跨越发展做出了系统性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四川省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新中国航空事业创建70年航空报国功勋奖、航空航天月桂奖技术先锋奖、冯如航空科技精英奖、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飞行器全流程研发仿真技术现状与展望

报告摘要:报告系统阐述了飞行器研发中仿真技术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飞行器研发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技术密集、耦合性强、周期长等特点,传统的纯实物研制模式面临成本高、迭代慢等瓶颈,仿真技术已成为提升研发效能的核心引擎。目前,仿真技术已基本覆盖飞行器全生命周期,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二维图纸、分体制造到三维数模、多学科耦合,并正向数字孪生和智能仿真演进。仿真技术应用显著提高了设计精度、制造效率和验证置信度,部分替代了物理试验。尽管如此,当前仿真技术仍面临均衡性、匹配性、完善性不足的挑战。未来,飞行器研发面临"极限性能、极短周期、极优成本"的"三极"挑战。发展趋势在于进一步加大仿真技术的赋能作用,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仿真平台,实现需求设计一体化、设计制造一体化和设计验证一体化。最终目标构建开放协同的仿真数字生态,引领飞行器研发范式的变革,支撑未来智能、自主、无人、集群化飞行器的快速发展。

报告时间:11月1日上午10:45-11:10

杨春生,广州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福耀科技大学杰出访问教授,佳都科技集团首席技术专家,广东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智能制造委员会主任,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导。曾任加拿大国家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加拿大国家科学与工程委员会(NSERC)、爱尔兰科学院、荷兰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学术评委,国际应用人工智能学报特邀编委,第17届应用人工智能国际会议和IEEE CACWD2016大会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智能推理、机器学习、智能系统、预测运维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为复杂系统的智能维护研究开发了颠覆性的PHM(系统预测运维与健康管理)技术,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铁路运输、能源管理等不同工业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报告题目:From AI to AI+---AI如何赋能数字仿真

报告摘要:尽管人工智能(AI)诞生不到70年,但她已经经历过二次大的浪潮,给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报告人结合自己30多年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发的经历和经验,在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前面二次浪潮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对正在到来的第三次AI浪潮和AI+做一个前瞻性的展望。报告将以AI在智能焊接仿真技术中的应用为案例,展示AI如何赋能数字仿真和提高仿真准确性。

报告时间:11月1日上午11:10-11:35

丁刚毅,北京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信息技术创新学院院长,软件工程专业和智能表演交叉学科责任教授,担任“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主要兼职有教育部动画与数字媒体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装发仿真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国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兼元宇宙专委会主任等。科研专长为仿真技术、软件工程、数字表演等,包括数字表演与仿真、装备模拟训练仿真、大规模人群仿真、元宇宙智能体系仿真等。曾获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201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20年北京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25年团队获全国工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报告题目:元宇宙仿真架构与93活动仿真实践

报告摘要:报告通过介绍元宇宙概念和仿真体系架构,结合世界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对建模仿真的模型生成、场景构建、人机协同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报告将系统介绍在庆祝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系统仿真技术的实践。观礼人员服务管理系统通过高精度数据对齐与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了对十万级规模人员的瞬时精准核验与席位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集结疏散仿真系统构建了远端流线与近端五万观礼人群三维仿真推演系统;央视转播仿真则基于实时渲染引擎与虚拟制播技术,构建了全方位全流程的活动仿真系统,实现了镜头语言智能规划与多机位虚拟同步仿真。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4:00-14:25

王积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究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长年从事信息化体系工程总体技术、体系仿真技术、电子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曾任国家重点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常务副总设计师,武警信息化建设总监督师,蓝海信息网络示范系统总设计师等重大型号技术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

报告题目:智能无人集群试验训练仿真评估方法

报告摘要:无人集群作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新质力量,是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报告人团队针对无人集群试验理论和方法发展需求,重点开展无人集群去中心化控制模式、对抗环境下集群自组织行为仿真机理、无人集群虚实混合仿真试验集成管控等关键问题研究。报告主要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三个方面介绍团队的成果,为智能无人集群试验训练理论的发展和试验环境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该成果获2025年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创新技术一等奖。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4:25-14:50

杨灿群,国防科技大学天河工程副总设计师,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中国仿真学会CAE专委会副主任,军队科技领军人才。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承担了银河、天河超算系统等国家重点型号工程,在超算基础软件研发上做到自主可控,在自主超算推广应用上取得显著成效,在核心工业软件攻关上实现重大突破,为我国超算系统首次荣登世界榜首、六次蝉联世界第一做出了突出贡献。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

报告题目:热-力-化多效应超大规模并行仿真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基于天河E级超级计算机,研发国产CAE仿真软件,构建软硬件融合的双自主体系,对于突破核心工业软件被国外“卡脖子”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介绍显式动力学仿真软件GalaxyEDS的研发与应用新进展,主要包括热效应-力学响应-化学反应等多效应耦合仿真、时空多尺度协同仿真、百亿网格超大规模并行仿真等技术突破,高能材料的泄漏、扩散、燃烧、爆炸和毁伤的全链条高精度物理仿真工程实现,以及GalaxyEDS在装备研发、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分享核心工业软件研发经验,助力国产工业软件生态体系建设。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4:50-15:15

任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和软件学院二级教授、蓝天杰出教授,复杂产品智能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委会副主任。工业互联网领域首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专项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亿级1项和千万级3项)。在国内外学术界提出首个工业大模型理论技术体系,建立首个工业大模型国家标准体系;在IEEE汇刊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万余次,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主持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标准22项,获专利及软著8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担任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仿真学会智能物联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指控学会云控制与决策专委会副主任,IEEE、CCF、CAAI、CAA等10余个国内外专委会委员,IEEE TNNLS、IEEE/ASME TMECH、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编委;担任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人才工作组副主席,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了《工业互联网》课程;担任IEEE系列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主席数十次,受邀做大会报告百余场。

报告题目:工业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族谱:驱动未来工业世界

报告摘要: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背景,探讨“人工智能+新型工业化”的热点技术方向。报告人将总结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2.0融合创新的热点技术,阐述大模型和智能体驱动的人工智能3.0时代背景下工业大模型的全新定义与内涵,探讨工业大模型的体系架构、构建方法与核心关键技术及工业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典型行业应用场景;同时介绍工业具身智能的模型、系统架构与典型应用,提出支撑工业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的“数字族谱”理论技术体系,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未来工业世界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的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5:15-15:40

赵锋,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雷达对抗仿真与评估团队带头人,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委副主任,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长期从事电子对抗仿真与评估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装备预研重大专项、国防973项目等项目30余项,在雷达系统建模、电磁环境效应模拟、射频辐射式仿真等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为军队和国防工业部门研制仿真评估系统40余套,支撑了10余型重大型号装备的定型试验和战术战法研究。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组网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雷达电子战系统仿真与评估》等专著6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

报告题目:面向适应性试验评估的电磁环境模拟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环境适应性试验评估是提升电子信息装备电磁环境适应能力、增强作战效能的必经之路。团队针对电子信息装备“摸边探底”试验评估需求,采用建模仿真新技术从模型准确性、样式覆盖性、模式灵活性等方面提升了电磁环境模拟能力。本报告主要介绍典型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建模与雷达回波仿真、对抗电磁环境自适应模拟方法、室内场电磁信号时空变换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可以为电子对抗建模与仿真、试验鉴定等领域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5:55-16:20

姚锋,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装备发展部专业组专家、科技委重点项目专家组专家、网信建设工程副总师、国防科技大学首批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大数据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系统工程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智能任务规划与调度、智慧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和军队重大专项、人工智能专项、型号工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30余项,带领团队研制的任务规划与仿真系统,支撑国家数十型100余颗在轨卫星运行。获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

报告题目:资源智能规划算法演进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在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中普遍存在资源规划问题,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等复杂工业领域和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需要设计各类优化算法进行高效、智能求解。如何令所设计的算法能够自动适应问题变化与历史数据规律,实现自我更新、自我演进,常态保持高效求解性能,成为资源规划问题求解的现实难题。报告人团队提出“求解器+算法仓+演进平台”相结合的资源智能规划算法演进技术路线,成功研制算法演进平台,并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卫星资源规划(物理系统)和多层级人力资源规划(社会系统)领域。报告将主要介绍相关技术路线与典型应用成果。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6:20-16:45

韩永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工信部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项目1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发表SCI论文130篇(TOP98篇,ESI高被引1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和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担任8个SCI期刊青年和主题编委,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络计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入选斯坦福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榜单、北京市科协2020-2022年度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计划,获得2022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报告题目:复杂化工过程能效智能优化控制

报告摘要:复杂化工是我国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复杂、能源消耗居高、目标协同困难,制约了化工行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报告人致力于化工过程能效智能优化控制的研究,提出了运行数据和机理协同的化工过程智能建模方法,解决了化工过程生产原料成分复杂、工况多变导致过程建模难的问题,结合化工生产全流程能效分析与评价,发现了流程中能量积存和消耗的关键环节,通过多层次多目标的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实现了复杂化工过程全流程多层次多维度协同优化管控。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中石化、中石油等多套化工装置中,节能降耗显著、优化控制成效突出。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6:45-17:10

朱焰冰,成都卡莱博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业大数据科学与工业智能领域专家。长期致力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专注高端装备工业领域的数据规范和标准建设工作20年以上,在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工业大数据和工业智能应用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曾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30多项。近年来,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建模、智能算法研究以及评价,聚焦AI和仿真在PHM领域的应用实践与产业发展,探索如何通过融合技术,解决高可靠性、低成本与短周期之间的平衡等实际问题,同时组织和主持PHM设计与验证工具以及相关软件的研究开发工作。

报告题目:仿真赋能装备健康——高端装备PHM的系统化思维与智能化演进

报告摘要:报告以“仿真赋能健康”为主题,聚焦仿真技术在高端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领域的应用与演进。报告人从时间、技术、系统三个维度系统回顾仿真与PHM的融合历程,重点阐述仿真在PHM中的三大核心应用——需求论证仿真、架构验证仿真和运维推演仿真,展示其在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价值支撑作用。同时,结合“基于模型的PHM系统工程”理念,介绍贯穿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工程研制与综合验证的十类关键模型体系,提出以模型为核心实现PHM研发的标准化与可验证。报告最后对AI与仿真深度融合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提出从“预测”走向“自治”的智能化转型思路,为仿真学界与工业界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方向与实践框架。

报告时间:11月1日下午17:10-17:35

寇晓东,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应用服务部部长。清华大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美国ANSYS公司及安世中德咨询有限公司任职。具有逾20年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与CAE领域工程应用经验,精通结构领域仿真应用与设计优化技术,具备深厚的理论背景、丰富的软件应用和仿真咨询实践经验。主持并实施过多个仿真研发与服务项目,包括自主研发结构仿真软件规划与开发、面向航空航天/通讯电子/石化核电/汽车/土木建筑/通用机械等行业的仿真咨询与优化设计工作以及行业专用仿真软件的定制开发服务。

报告题目:多物理场仿真助力工业企业研发升级

报告摘要:报告将介绍云道智造创新的CAE自主研发理念、“仿真PaaS平台+仿真APP”的新一代仿真软件体系以及面向互联网生态的仿真研发和应用新模式,并重点介绍通用多物理场仿真PaaS平台伏图(Simdroid)、伏图平台行业应用以及基于伏图平台面向各行各业细分领域实际应用场景、赋能工业企业的仿真APP和专用仿真工具的研发成功实践。报告还将介绍云道智造在“AI+CAE”领域的研发进展和成功实践。

会议费用

缴费方式:银行汇款或现场缴费

银行汇款:2025年10月24日前

现场缴费: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开户行:招商银行北京大运村支行

户名:中国仿真学会

帐号:110925721310901

汇款请注明:“仿真大会+ID号+会议网站注册的姓名”

其他事项:

1、论文作者已交纳过会议费的,不用再注册、交纳会议费;

2、会议期间就餐由大会会务组统一安排。参会代表住宿自行预订,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会议注册报名、开具发票

1、会议官网:www.cnsim.org.cn/cass-sim/cn/

2、缴纳会议费,上传缴费凭证,会务组确认后,参会人在系统中自行开具会议费发票。

联系电话

会务咨询:

罗勇初13521516157  赵罡13671391176

田洁13811959227  刘晶13146614459

刘茵13603210375

学会电话:010-82317098010-82310612

电子邮箱:cassimul @vip.sina.com

THE END

温馨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2942802716@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hzj@spiderltd.com。
新媒体服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咨询会议、会展、学术、沙龙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