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3日下午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每年保持万亿级别增量,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9万亿元,科技制造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跃升至全国第七位,创安徽资本市场建设30多年来最好成绩。
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徐小俊介绍,2021年以来,安徽省社会融资规模每年都保持了1万亿元的增量,全省融资规模增量超5万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量增长57%,2024年达1.18万亿元、居全国第6。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均连跨4个万亿台阶,9月末,存款余额9.77万亿元、年均增长8.6%;贷款余额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3.1%,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存款、贷款总量排名均升至全国第11位。
“十四五”以来,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连跨7个千亿台阶,9月末达1.1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5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7003亿元,是“十三五”末的4.7倍。科技贷款余额1.7万亿元、居全国第7,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4年连跨7个千亿台阶、达8578亿元,是“十三五”末的5.6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5倍。涉农贷款余额2.67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5.8%。
“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62家,9月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86家,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实现16个地级市上市公司全覆盖。科创板上市公司24家、居全国第6。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家、IPO申报企业11家、“新三板”挂牌19家,数量均居全国第4。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发行科创债263.71亿元、同比增长59.2%。全国首单未来产业债、科技成果转化债、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债券、中长期科创熊猫债等先后在皖落地,创新融资模式不断涌现。
转载于:安徽商报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